程“观看”了这场作战行动第一军再次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重新让皇帝将第一军放在了帝国主力军团的位置上也许还是主力军团中最精锐的位置上。也许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第一军六年来的艰苦训练没有第一军官兵用生命鲜血汗水所换来的实际能力他们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吗?
可以说第一军在进攻大马士革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强悍的战斗力也不仅仅是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如果非要有一个词来形容不可的话那么第一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王者之气。就如同皇帝君临天下时一样即使大马士革是一座公认了的坚城可是在第一军面前再坚固地城市也只是摆设而已!
战斗的第一天第一军的四个炮兵团(当时按照朱祁钰的要求每支参战的主力部队都加强了一个炮兵团而第一军得到加强的是一个轻型野战炮团这样第一军就拥有是四个炮兵团其中两个重炮团两个轻炮团)进行了一场简直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的炮击了。而这次谢正卿用的炮击战术正是第一军在以前训练中所总结出来的最能够有效挥炮兵威力的战术。
在此之前明帝国炮兵虽然厉害不过却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时候炮击太集中了造成了弹药的大量浪费。而有的时候炮击又太分散了导致破坏力不足。不过在明帝国的火炮技术炮兵编制独步天下的时候这些问题显得并不严重至少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可以对抗明帝国炮兵的军队。不过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而且先现这个问题的不是卫平这样的炮兵军官出身的将军而是谢正卿这个骑兵军官出身的将军。
通过训练与演习谢正卿第一次提出了合理分配炮击火力的理论并且用大量的演习来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当时第一军在训练与演习中所有的炮弹都是专门供训练用的实心弹而第一军的炮兵军官也在谢正卿的理论上制订了新的炮击战术。结果通过严格的训练第一军原来的三个炮兵团都能够在炮击中做到精确撒布弹药这一点。显然这是实现谢正卿的新战术的基础。
而在这一天的炮击中四个炮兵团虽然单独行动却接受统一的指挥而且他们都是按照谢正卿的新战术即严格划分炮击区域通过交叉火力覆盖以及相邻区域的交错炮击不但能够达到节约弹药的目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炮击效果。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区域为基础单位的炮击战术而后来明帝国的炮兵先以坐标的方式确定炮击诸元也正是在这一战术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显然这对炮兵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战术革命。
当然对于炮击的结果朱祁钰是相当满意的。在持续了一天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炮击中第一军仅仅消耗炮弹不到三万就完成了对整个大马士革城的覆盖性打击。如果换在以往对付大马士革这样的城市至少需要消耗十万炮弹来进行覆盖性打击。当然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朱祁钰感到非常满意了。
从第二天开始第一军就对大马士革展开了正式进攻。除了炮兵继续担当主力之外第一军的步兵也在这一天投入了战斗。最初朱祁钰还认为谢正卿太急了毕竟在彻底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之前用步兵进攻是在平添伤亡而已。不过他很快就改变了这一看法。而在这一天中第一军的炮兵与步兵所表现出来的完美的协同作战能力简直让朱祁钰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以往这是第三军最拿手的好戏而且第三军在战斗中还从来没有表现得如此的良好。
在炮兵压制住了大马士革东面城墙上的守军并且通过纵深覆盖打击隔绝了其他方向上的守军后第一军的步兵迅的攻破了东城门接着在外围准备好的骑兵上阵杀入城内扩大了突破口并且很快在步兵的协同下巩固了城门附近的阵地。当一个装备轻型野战炮的炮兵团拉上去在近距离之内支援步兵作战的时候大马士革城基本上就完蛋了。
仅仅两天的时间而已第一军就完成了突破大马士革城防的作战行动虽然后来第一军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扫荡了整个城区完成了攻占大马士革的作战行动但是在朱祁钰看来第一军已经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军队了就算把卫平的第三军换过来也难以在两日之内攻破大马士革坚固的城防!
也正是这场战斗让第一军的官兵重新找回了作为帝国“第一军”的感觉而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这支当年帝国的头号军团将再次登上帝国众多军团王者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