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步兵军拥有六个炮兵团仍然其他的重型步兵军多一个)而轻装步兵军的炮兵团数量被削减到了三个。而谢正卿当时的第一军是唯一的混成军。按照帝国新的编制第一军的炮兵团只有三个而谢正卿在具体负责改编的时候故意多准备了一个炮兵团的位置并且已经在军参谋部里留出了相应的指挥协调人员在后勤方面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也就是说如果他得到了第四个炮兵团的话那么就可以立即编入第一军而不需要有其他任何的准备。
当然第一军的最大优势还是他们的混合编制。特别是在训练与演习中。其他的军团不管是步兵军还是骑兵军都只能按照各自的兵种进行训练与演习。而在第一军中谢正卿利用这几年的时间让骑兵师与步兵师进行高强度对抗训与配合训练。从而摸索出骑兵对付步兵或者是步兵对付骑兵以及骑兵与步兵协同进攻防御等各方面的新战术。当然谢正卿有六年的时间来对第一军进行训练因此他还做得更彻底。按照他的要求第一军的所有官兵必须严格的按照近卫军的标准要求自己即所有的骑兵都能够在下马之后以步兵的方式作战不但要骑兵掌握步兵使用的武器还要能够在危急时操作火炮并且熟悉步兵的所有战术。反过来步兵炮兵这些兵种的官兵也必须得在上马之后就成为最优秀最厉害的骑兵。不但要具备骑兵的身体素质武艺。还要能够精通骑兵的任何一种进攻与突击战术!
六年的时间里第一军的官兵都是在最为严格的训练中度过的。按照帝国规定六年之中第一军官兵的平均年休假日期在三十天左右结果六年下来第一军官兵平均的年休假日期不到五天。很多官兵甚至在六年中没有回过一次家。当然谢正卿也不是不通人情第一军的集体资产是比较丰厚的(主要是当年邓茂在日本的掠夺所得)。所以在这六年里每年谢正卿都专门安排人员轮流把官兵的家属接到了南京来生活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官兵可以在训练之余与家人团聚而所有的开销都由集体承担而不需要官兵自己掏一分钱。这不但能够把官兵回乡探亲的时间节约下来而且还能极大的提高官兵的士气让他们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训练之中。
六年下来第一军在训练演习中的伤亡比例也是最大的。按照帝**队在第一次改革之后订下的极为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广泛的演习行动非战斗伤亡是难以避免的。可以说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帝国每年因为训练演习而导致的伤亡事件都有数百起。对此朱祁钰的态度是平时严格训练虽然能够造成伤亡但是这却能让帝**人在战场上有更多的生存机会。通过数次战争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就算一年有几百名军人伤亡但是这却让数万甚至数十万帝**人能够活着从战场上走下来。而第一军在六年时间里光是因故死亡的官兵就达到了八百多人这是其他任何一支非战斗性军队的三倍以上而因故伤残的军人过了两千!
有人因此叫谢正卿为“谢疯子”不过谢正卿并不为之所动而且第一军的所有将领高级军官都一致至此他这种极为严格的训练方法而且高强度的实战对抗演习也是让第一军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仍然保持住战斗状态的唯一办法。反正对谢正卿来说第一军用了六年的时间来做准备而第一军所等待的就是一次机会一次让他们翻身让他们重新成为帝国“第一军”的机会。而当皇帝宣布远征之后这个机会到来了而且第一军是当时陈懋选中的第一支部队因为陈懋在挑选远征军队的时候是按照平时的训练成绩以及每年一度的军内竞赛成绩来优先考虑的而第一军在六年的军内技能与战术竞赛中拿了五年的总冠军这就足以说明第一军的能力了。
也许朱祁钰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第一军的这种变化他也很少去第一军视察情况。至于朱祁钰为什么会逐渐冷落第一军后来有很多人都认为在朱祁钰心目中邓茂这个早逝的将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邓茂不那么早就殉国的话那么杨天奉恐怕都没有机会出头。显然朱祁钰是很喜欢邓茂这个小将的在北伐的时候他甚至称邓茂为“再世子龙”将邓茂与三国时蜀国大将赵云相提并论。也许朱祁钰正是不想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所以才有意或者无意的冷落了第一军。
真正让朱祁钰再次感觉到第一军复活甚至可以说邓茂的灵魂在第一军中表现出来的还是第一军进攻大马士革的作战行动。而且朱祁钰是全
第四十七节 番号的意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