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章 闲话经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对泰国有兴趣?”申屠冰问道。

    “恩。我想年底的时候去看看。我们这里有些客户,有订单,但是没有配额,出不了。如果你们这条路能通的话,我们就可以去试试。霍海可以出口面辅料,一年下来也是不少出口创汇。”林原和道。

    “那好,我帮你联系。到时候可以去看一下。”申屠冰道。

    上午,林原和跟申屠冰一起看了看新建中的厂房。租来的厂房中,已经有8台大圆机在生产了。

    “这就是你们生产的摇粒绒?”林原和问道。

    “不是,这是台湾产的。我们的摇粒设备还没到,现在织点布,供应周围的工厂,主要是让工人先适应一下。”厂长跟他解释道。

    “姐,你们为什么要自己生产面料?周围那么多的面料厂家,不能下单给他们做吗?”林原和问道。

    “临湖和舟城的圆机针织厂家不多,规模也不大。摇粒绒是新面料,出来没几年,国内大规模的生产厂家没几个。自己生产本身就有很大的利润。”申屠冰解释道。

    “你们以后的规模准备搞多大?”林原和问道。

    “今年年底前30台大圆机,明年年底达到60台。”申屠冰道。

    “这么大?60台比我们现在全县所有的大圆机都多!”林原和惊道。

    “专业的圆机针织厂上百台、几百台很正常。你们这里的针织厂家又不成气候。只做丝绸针织,能有多大的量?”申屠冰道。

    林原和对具体的针织业务缺乏认识,但他想到了一个词“霍海最大的针织厂家”,那有没有希望成为“临湖最大”呢?但转眼想了一下,是自己的姐姐投资入股的厂家,不该单纯追求大,更要追求效益。

    “姐,你们一下子投资那么多,市场能消耗掉吗?”林原和问道。

    “放心!60台只是一个基础,5年之内,我们的目标是180到200台。再大,估计霍海放不下了。”申屠冰道。

    “能不能安排几个下岗工人?”林原和很惊讶,但他对市场并不清楚,只想到了县里还有一些下岗工人。

    “现在还不行,明年可以给你安排一些。30个怎么样?”申屠冰笑了。

    “你们那么大的厂家,就30个,太少了!”林原和觉得有点委屈。

    “我们的工厂,工人不会很多。等明年再看吧!”申屠冰看着林原和的样子,心里有点乐――现在的林原和,才像是她从小带大的弟弟――常常带着一副委屈的样子到她这里来诉苦。

    中午,林原和请申屠冰还有她的几个合伙人一起吃饭。申屠冰还会再住一天,其他人下午就回舟城。

    边吃边聊的时候,谈到了这次的金融危机。一位名叫陈学军的人问他:“如果炒汇的话,原和有什么建议?”

    陈学军的年龄给申屠冰差不多,又是申屠冰的合伙人之一,所以林原和让她们跟申屠冰一样称呼自己。

    “炒汇的具体事务我不懂,我只能说一些我的判断,但对炒汇来说,这点判断远远不够。炒汇讲的是极短时期的损益,我的判断最多只是大势。”林原和老老实实道。

    “就说说大势。没关系,反正随便聊。”陈学军道。

    林原和把目光投向了申屠冰,发现申屠冰眼中全是鼓励,只能硬着头皮道:“现在似乎是平静了下来,但会不会有下一波呢?很难说。就是东南亚稳定了下来,那韩国、日本呢?投机资本既然已经出手了,现在不可能轻易收手。尤其是韩国,我一直不看好它。它的经济问题很大。如果我是炒家,不把韩元打趴下,绝不会收手。韩元趴下了,日元一样也会受影响。日本虽然是个经济上的发达国家,但日本在二战后,从来就不是个主权完整的国家。日本根本无法抵挡代表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国际炒家。其实,东南亚乃至东亚,可能发生结构性的危机,中国应当警惕,去年就有人在提了。但这种思想,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理论界不是主流。”

    “那港币呢?”陈学军问道。

    “那要看特区政府和中央的态度。如果特区政府坚决捍卫联系汇率的话,汇率应该能守住。但汇率守住了,楼市、股市就守不住。”林原和道。这话只是常识。

    陈学军点了点头。

    有人进来了。是钟汶和夏韵。钟汶是今天上午到的霍海,下午就要去临湖。听说林原和也在霍海宾馆吃饭,就过来敬个酒。

    互相介绍之后,林原和留两人坐了一会。

    “林县长,你上次说的凯恩斯主义和李斯特主义,好像跟我学到的一些观点有所不一样。能再说说吗?”夏韵问道。

    她的这句话一说,陈学军和申屠冰的眼睛有些发亮。他们没想到夏韵这个小姑娘对经济学还有点了解。

    “小夏是学经济的。”钟汶在旁解释道。

    林原和有点犹豫。他可以抱着把吉他给大家唱歌,但从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谈论理论观点。

    “原和你就随便说说。”申屠冰鼓励他道。

    林原和只能想了一下道:“一般人认为的李斯特主义,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个观点有些偏颇。李斯特提出的理论,是考察了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根据德国的现实提出来的。所以,李斯特主义不是李斯特凭空想像出来的。在李斯特提出理论以前,美国就一直在这么做。美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自由贸易发展起来的?那是胡说八道。美国从来就没有自由贸易的传统。十九世纪的美国,借了大量的外债,通过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工业品输入,出口农产品。美国**后有个好处,那就是整个美国是一个统一市场。随着美国人口的增多,技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自己的统一市场,才发展了起来。其中,贸易保护政策功不可没。跟欧洲相比,美国没有封建领主这个历史包袱。由于没有封建领主这个侵食资本家利润的阶层存在,资本的集中很快,一发展起来,就进入了垄断阶段。”

    “二战后,整个世界都倾向李斯特主义。法国靠着人为压低法郎的汇率发展起来。日本就更不用说了,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出口补贴。五十年代的日本,一台缝纫机的出口价格是40美元,生产成本60到70美元。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在经济上、政治上对西欧和日本进行了扶持。在西欧经济开始恢复后,欧洲国家开始寻求联合,成立了煤钢联合体,后来演变成欧洲

第八十六章 闲话经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