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平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郑新民看着办公桌上林原和修改后的拆迁补偿草案,陷入了深思。无弹窗

    郑新民也很纳闷,看着挺好的事情,怎么一下子陷入了这个僵局?他很想自己把这个事情处理完善,而不借助林原和的力量。他比林原和大了七岁,离四十只有四年。如果不能在四十以前上了副厅,那他以后的仕途之路就会比较暗淡。他来到霍海,不仅想增加点任职资历,还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在林原和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是财政厅的实职副处长了。等到了三十岁,他已经是处长。而林原和想在三十岁升到实职处级,目前看来,基本不可能。在这点上说,林原和升官并不算快。但林原和从省里外放的时候,居然直接上了常务副,这让他有点惊讶。县里的常务副这个位置并不好占。当得了一二把手,未必能当好常务副――干多了,越权;干少了,没尽职。赵子豪能把林原和放在常务副的位置上,应该有点冒险。在郑新民看来,还不如一个副书记的职位来得保险。

    到霍海上任后,他一直在观察着林原和。最初的时候,他认为林原和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应该跟他一样。从自己的观察中,他也得到了初步的印证。林原和果然是个典型的省直机关干部,不会忤逆上级的意图,和霍海本地的那些老油条有天壤之别。工作的时候规规矩矩,不会轻易越权。作为他的常务副,林原和是称职的。而林原和主管的企业改制工作,也很有进展。郑新民对林原和,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尤其是林原和在县里没有什么明显的站队现象,这更让他觉得庆幸。

    但县化肥厂的案子,让郑新民意识到,他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常务副。在陈伟民、林原和提名金海涛的时候,他甚至有了一种绝望――林原和跟陈伟民联手了。常务副本就分了县长手里最大的权――财权,如果再和县委一把手联手,他绝没有什么好日子过。没想到,接下来林原和又规规矩矩了。当他提出提前上马南北大道工程的时候,林原和没提反对意见,只是尽力在拆东墙补西墙。这套做法,对他这个从财政口子上出来的人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他没有对具体事务多些关心――他现在已经是县长了,不能太关注于这些小事。

    林原和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意图。而且,还试图通过旧城改造,为县里筹集一批资金。如果这个设想能实现的话,他在霍海的任上,能有一个非常亮眼的政绩。他把招商的工作交给林原和去办,因为他认为他自己完成拆迁方案和动员工作,应该比林原和的招商工作更容易些。可事实上林原和很快完成了任务,速度快得让他有点瞠目结舌。当然,这里运气的成份很大。而他自己,却在拆迁事情上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他明白,有很大一批人认为政府在这个旧城改造过程中,“赚钱”太多了,应该多让利于“老百姓”。可旧城改造本就是一举三得的事情――旧城可以旧貌换新颜;新区可以繁华起来;最关键的,能够整出两条县内交通大动脉的资金来。至于说让利于老百姓,这也只是说说罢了。不管怎么做,只有少数人能得到好处,大部份的普通百姓所得有限――这钱与其让少数人赚了,还不如修公路呢!这也是他支持林原和设想的缘故。

    刚才看了林原和修改的几条意见,他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不就是想赖在旧城多占点便宜吗?那好,想占便宜,那就要自己多淘点钱。而且房子在五年内不能买卖,杜绝了在这捞一把的可能。补偿方案只能选一种,更不让大家有空余的钱来炒作。绝大多数

第八十五章 平衡-->>(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