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金海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除夕夜和金海华一起去慰问的时候,林原和表达了想跟金海华聊聊的愿望,金海华同意了。望书阁时间就定在初三的下午,地点定在了临湖的一间茶室。两人都要去市里拜年,干脆约在临湖了。

    “你肯定知道我要走了,对吗?”两人一坐下,金海华开门见山地问道。

    “年前才知道的。”林原和也不隐瞒。

    “现在还对我有意见吗?”金海华看着林原和问道。

    “怎么敢呢?”林原和有点尴尬。

    金海华笑了笑。林原和不愿冷场,赶紧道:“金书记怎么会想到要去外省交流的?”

    “跟你相比,我年纪大了。跟其他一些干部相比,我还年轻。身体条件也还好。我也想干点事。”金海华道。

    “至于说条件艰苦。我本来就是从围安这个贫困县过来的,再艰苦还能艰苦到哪里?我当过兵,转业回来从乡镇一步步升上来。要说苦,还能比八十年代的围安更苦?”

    “在霍海,我一直就展不开手脚。这有我自己的原因——我工作上的思路不太跟得上形势。当然,也有本地盘根错节的关系限制。”

    “霍海的干部能动性强,不等、不靠、不要,这是优点。但有时组织纪律性比较差,很会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林县长你到霍海还不到四个月,印象可能不深。我来了快一年半,已经了解本地干部的一些习惯与做法。我提出那个所谓的加快基础建设计划,为什么只有你和杨彬有明确的不同意见?那么多本地干部怎么就没有意见?明知道这不太现实,他们为什么不提?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方案是否能通过。他们不会跟上级提什么困难、意见。但在执行的时候,他们会把整个计划改得面目全非。这是本地一种特殊的官场文化。也不局限于霍海,周围几个县市或多或少也有这个问题,霍海比较突出一点。”

    林原和点了点头,金海华说的问题在全省的不少县市都有。

    “这个习惯不好。决策之前大家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充分酝酿。有意见应该大胆提。方案定下后就不要随意改动。”金海华继续说道。

    “霍海出去的干部也不少,几个县市当中算多的,你看有几个能走上地市一二把手的位子的?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就没有过!为什么?是他们能力不够?能力不够在霍海为什么就干那么出色?是因为他们提拔上去以后,还保留在霍海工作的一些习惯。这些工作习惯在县里问题不大,到地市一级,有时候会很致命。”

    受教了!林原和有过一些模糊的印象,但从未有金海华这样清醒的认识。

    “路大明和化肥厂的案子,查了那么久,还没查完。真查不出来?这里面的阻力来自哪里?市里有一点,但主要是在下面。那个金佛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案,县公安局为什么不愿查?仅仅是因为曹琼的关系?”

    林原和听了这话,看了看金海华。但金海华只是点到为止,不再继续说下去了。他转了话题:“你在主管集体企业改制的工作。鹏程、源利、东曙三家企业,很头痛吧?”

    林原和点点头,道:“是的。东曙产权很不清

第三十一章 金海华-->>(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