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前往支援北边的混成旅。一旦俄军突围成功,那对于想要吃掉远东第二师的中*队来说就很困难了----中国6军的优势也只能靠铁路比较近的地方才会展现出来,可以依托铁路运送大量的兵源和重装备,一旦离开铁路,重装备就使不上了。
虽然其它三个包围面还没有准备充分,李俊翰的第四师因为是最早进入战场的部队,行动起来远比其它部队要有力量的多。在众多火炮的配合下,身穿草绿色军装地第四师官兵组织了数个突击队,除了九三式步枪之外。还配备了霰弹枪和盒子炮。分散开在火炮地掩护下向俄军阵地扑去。俄军的野战工事早就被火炮给犁了一遍,虽说七十五毫米射炮对战壕和野战工事的效力并不大,但是架不住突击士兵手中的九十毫米迫击炮,甚至还有师部直属战斗工兵营射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弹腾起地巨大火团。远东第二师骤然压力增大,在第四师的西面攻势动后。不一会便让虾蟆塘西面的局势岌岌可危,屠克里斯基也不断地向第四师进攻方向投入新的部队,并且严令军官抵抗到底。
最让中国6军前线指挥官感到迷惑的是俄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像情报部门说地那样不堪。按理说俄军内部官兵对立情况比较严重,理应没有这么强的抵抗意识,但是只有和俄军面对面硬碰的时候,才会感到如果不是仗着自己的火力比对方猛烈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这些俄军在战场的表现堪称凶悍。不过凶悍归凶悍,俄军士兵缺乏训练这也是中国指挥官通过数场战斗能够看得出来的,他们地装备老旧,同样是弹仓式步枪,在战场上地表现而言与中国6军制式装备九三式步枪相比性能差得太多。而且俄军的射击水平也不敢让人恭维。中*队进攻并不采用传统的人海战术,散兵线拉得很开,俄军步枪射击对于那些有着在朝鲜战场上作战经验的老兵来说没有太大的威胁。
在第四师的进攻牵扯下,从东面和南面起进攻的中*队虽然没有第四师这么具有威胁,但对于已经有些不稳迹象的俄军来说则是致命的。屠克里斯基集中兵力向北突围,击溃那个还没有做好准备地混成旅,不过战斗一直持续到晚间,远东第二师已经组织了四次冲锋,但是依旧没有突破北面防线。相比之下其它三面压过来地中*队在强大的火力支持下。已经推进到距离屠克里斯基指挥部不到三公里地地方,夜间偶尔炸响的炮弹和步枪声可以清晰可闻。
远东第二师在忙活了一天之后到现在中*队围上来彻底将所有的退路都封死。潘敏和李俊翰拟定了劝降的文书在翻译成俄文之后,抄写了一百份,在各条交火线上喊话将这些劝降书交给了俄军,不多时便到了屠克里斯基的手中。劝降书中包括对虾蟆塘中国百姓生命问题,还有投降俄军的待遇问题都做了说明,并且还提出双方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排出代表进行相关事宜的谈判。
屠克里斯基虽然平常也是喝兵血,但这并不代表他脑子迟钝,相反他从这份劝降书中看出了为什么拥有如此多火炮的中*队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攻下虾蟆塘,原来是顾及虾蟆塘的中国百姓。屠克里斯基在接到劝降书后,虽然没有同意投降,但是却将虾蟆塘的中国百姓给“保护”了起来----将所有的中国百姓全部都集中到数个院落中,严禁普通士兵接近这些院落。
先前俄国士兵对于这个小村庄便进行过洗劫,只是没有弄出人命来,屠克里斯基在军队被围的情况下,不得不为自己的后路来着想----劝降书中明确的写出,一旦村庄内的中国百姓受到不公正待遇,中*队在胜利后一定会采取报复性行动。屠克里斯基虽然不明白什么是“报复行动”,他也不认为中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甚至到现在由于驻军位置和总督阿列克赛耶夫为了稳定远东俄军军心并没有通报海参崴目前的情况,所以除去海参崴俄国海6军之外,伯力、海兰泡的俄军虽然被围但对于胜利他们并没有动摇。
屠克里斯基心中相信俄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对于自己深陷重围的部队却并不乐观,他打下的主意便是一个“拖”----有村庄内的中国人成为自己手中的一张牌,保证中*队不会使用密集的火炮来摧毁村庄,固守待援。他相信海参崴、双城子或是伯力的俄军知道他的情况后会派出援军来解救他,虾蟆塘又是处于铁路线上,距离就算再远用不了一两天甚至是明天天亮便会有俄*队来给他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