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几个,而且他们的近身格斗水平由于有身体方面的优势显得格外的危险……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不能给对方予以爬起来反击的机会!”李俊翰沉声叮嘱道。
正如第四师参谋部预先制订的火力计划一样,俄军从上到下确实是被这股“钢铁风暴”给震慑住了,一时间居然忘记组织队伍继续突围。俄军突围部队没有动静并不代表中*队这一方也跟着不动,趁着这段难得的间歇阶段,中*队迅修整完善工事,并且挖出了三条封锁沟,准备依次抵制俄军突围,一步步的削弱俄军的抵抗意识。
虽然俄国的突围被第四师展示了一下火炮威力而被打退了,但是这仅仅才是一个开始,对中国6军而言优势很多,但同样刚刚投入战斗的部队还没有完全展开,在第四师猛烈的回击下,俄军反倒不敢走这条通往海参崴最近的道路了。==
由于连火炮都没有,更谈不上摧毁对手的火炮,屠克里斯基只留下了一部分的牵制兵力部署在虾蟆塘地东侧。集结全师部队迅转道向北突围----南面和西面都是蜂拥而来地中*队。只有北面存在着少量的中国部队。
负责虾蟆塘北面防线的是紧随第一师的第十二师一个混成旅,因为刚刚抵达战场部队没有展开,而且除了机枪和迫击炮之外,没有设火炮阵地,相对而言正是虾蟆塘包围圈的最薄弱地点。唯一地好处便是这个时节不是严冬。土地比较松软,混成旅简单的构筑了一条堑壕,用树木搭起几个简易野战工事并且构筑了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这是他们手中唯一可以抗衡俄国远东第二师的本钱。
虾蟆塘并不大。要不是顾忌村镇内有大量地中国老百姓,按照李俊翰的脾气早就用火炮平推过去,连庄带人一块从地图上抹去。加上虾蟆塘周围地势平坦,李俊翰等人为了方便掌握村庄内俄军的调动情况,将一个带钢板防护的炮兵观测哨便可以清楚的观察俄军的动向----在现在天气状况和视野良好的环境下,俄军灰色的6军服装非常好辨认,在壕沟和村庄中运动着就像蚂蚁在搬家一样。
不仅是第四师的李俊翰和潘敏都看到了,连刚刚从火车上下来负责打前站安排海参崴战役司令部地参谋长潘敏也观察到屠克里斯基想要调动兵力趁包围圈尚未闭合之际全力向北突围。
看到这个景象,李俊翰苦笑地说道:“你的炮兵政策把那个少将师长给吓破了胆。你们的后手也用不上了。倒是第十二师现在有些危险,告诉骑兵团随时准备从俄军的右翼插过去,一旦十二师的混成协顶不住的时候,就算骑兵团打干净了也不能放过这条大鱼!”
宋兵策听后点点头,下了观察哨走到不远处的野战电话旁,通过电话来下达骑兵团做好准备出击。为了彻底打掉海参崴这个俄国在远东的支撑点,谭延在军队建设上下了相当大的本钱,电话电报等在这个时代算是相当昂贵地通信工具也不计成本地尽可能的普及到营团级单位。第十八师地组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电话使用的统筹安排,以保证以炮兵连为单位的作战单元在需要的时刻及时接到命令实施对敌火力打击。
七大王牌主力师编制和中国6军正规师的编制标准有着太多的不同。谭延也有意识的加强这种差异----他虽然一手缔造了中国现代国防军。但是对于军事不论是他还是他的部下都需要深入的研究,而这个时代的军事理论也并不完善。之所以采用这么复杂的编制也是尝试多兵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而最好的试验场便是在中俄远东战争上,按照谭延的规划以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6军是不大可能参加什么大型战役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多积累一些经验。
一直作为预备役的骑兵团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向十二师混成旅方向靠拢,骑兵团中还有三挺马可沁机枪被马匹先拉着前往第十二师混成旅的阵地----在这样地形比较开阔的区域,在没有火炮参战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武器能够比马可沁机枪更能够对付敌人的密集冲锋?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日本6军就被当时的北洋6军用马可沁机枪重创,那一战还是在效果比较差的山地中进行的,眼前这个开阔的平原地形让宋兵策想到的第一件武器便是马可沁机枪。
李俊翰能够看得到,其它人自然也看的很清楚,潘敏以司令部参谋长的身份命令合围部队尽力挤压虾蟆塘附近的俄军,并且从第一师中抽出一部立
第三百零一章 围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