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遗弃女与“小金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滋润形将枯萎的花苗。从此,一颗艺术的种子悄悄地深深植入她的心田,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原来,巧珍家的对门,便是武汉市光明楚剧团演出的剧场。钟惠然、叶惠楼、杨醒民等诸位声名遐迩的楚剧演员和武汉众多剧团常常在此演出。那潮水般观众抢飞票的场景和此起彼落的喝彩声引她瞩目。尤其是它天天播送关嘨彬唱的《百日缘》,其声百折千回、动人肺腑、浸透骨髓。不可抗拒地勾去她的魂灵。使她钟爱不已,时常侧耳聆听。一听便忘乎所以,逐渐入迷。想去看戏,苦于没钱买戏票,就爬到剧院隔壁一家具厂的皮鼓架上聚精会神地“挂眼科”;因距离太远看不清,听不切,就一咬牙一蹬脚猫身偷偷溜进剧场。躲在阴暗角落立正身子观看。偶尔沈云陔、关嘨彬也来演出,她便欣喜若狂,对老关主演的《百日缘》精湛的表演艺术,百看不厌,如痴如醉,每每一站一宵,始终一眼不眨地细看,一腔一板的摩仿,一字一句的默记。平日里,放学归來做完作业、家务后,偶得空闲,便邀来邻居童伴扮董永,自己当七仙女,以床单作戏衣,鹦鹉学舌地唱起《百日缘》来。以致把饭烧糊也浑然不觉,虽遭养母责骂和街坊冷眼,却回回夜里呓语:“长大要当关嘨彬”,醒后直羞得小脸绯红。  小巧珍的一举一动瞞过了家人,并瞞不过外人。有位仁慈善良的街坊见她常遭养母虐待,心生怜悯,甚表同情。为搭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便早就关注了她。一天,当小巧珍又在那家具厂的皮鼓架上上“必修课”时,这位街坊悄悄地走到她的身旁,将她从高高的鼓架上了唤下来,交她两角钱报名费,弯下腰如此这般地叮嘱了一番。1959年9月,武汉市光明楚剧团招生的大红榜上(1o3号)張巧珍名列榜首。从此,13岁的“苦菜花”跳出苦海,登上天堂,与楚剧结下终身不解之缘,逐步开始了漫长人生的艺术跋涉。  正是那位街坊的一颗热心、一双慧眼、一个举手之劳,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且也将改写一个剧种的历史。其汗马头功将载入楚史,名彪千古!他正是该团主要演员、伯乐似的人物——杨醒民先生。  后人常对老杨打趣道:“你有眼力,划得来,两角錢为楚剧买了一只小金凤……”  迫于生计的人最有生计,无路的地方最有路。我说。  “苦难童年是人生的财富,也是文学艺术的酵母”,著名作家余茝芳说得不错。搜读阁小说阅读网.soduge.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