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安陆无干土,一片汪洋沔阳州; 荒年歌,唱破喉,唱得长江水倒流…… 刘菊英的爱,歿了,心,死了,但人要活,不是自身,更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两个女儿。于是,她只好穿上那套黑衣,撇下女儿,沿街卖工为生。 黑衣少妇不管寒来暑往,不论白天黑夜,为人做洒扫庭除、缝补浆洗、大裁小剪、绣花织布、衲鞋底等等活。她忍饥挨饿,累死累活,从不叫苦;对“狗官太太”的笑骂,对横飞的冷眼唾沫,忍气吞声,从不抹一滴泪。她忍辱负重默默地活着,执意以一双纤细的手像女娲补天那样修补那残破的家,企图用她柔弱的肩膀去顶住业已坍塌的天。每当夜阑人静,在那昏暗的青油灯下,她一针一线的赶编毛衣。小群芳依在她身边帮点小忙。那夜,相依为命母女俩拉起了家常: 女:妈妈,歇会! 母:妈妈不累,芳儿。 女:您讲过,仙姑一夜织好多好多布,为什么不叫她帮您呢? 母:仙姑都睡了,你快睡觉觉吧。 女:妈妈,我要去念书。 母:念书?唉…… 女:我要,我要! 小群芳拉着妈妈手哭闹起来。 母:芳儿,别哭,乖,听话,你还小,等妈妈赚了好多钱就送你去上学好不? 女:那,我还要听仙姑的故事。您讲,您讲! 刘菊英停了停,想起流传汉川妇孺皆知的“杜仙下凡”的神话故事,于是她边做活边讲了起来: 很早很早的时候呀,我们汉川有个灵芝山,山上有一姓卞的父子,勤扒苦做,种菜为生。儿子叫辅华,为人勤劳忠厚,只因家里太穷,久未成家。他们勤扒苦做,种了满园丝瓜。偏偏只活了一颗瓜秧,头年偏偏只跑藤长叶,第二年偏偏只开一朵花,第三年偏偏只结了一条丝瓜。那丝瓜呀又长又大。天天夜里还放出五颜六色的光,那光呀好看极了!他的父亲担心不吉利,总要拔掉,儿子坚决不许。有一天哪,来了个云游道人,不住地唱道:“好地气呀好地气……”父子再三请问后。道人对着他们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后就不见了。他父子明白是神仙点化,就照道人说的做。等到中秋节半夜子时,辅华带着丝瓜上山,焚香祭拜,绕山三圈。突然,他见前面金光一闪,现出了一个大洞,辅华赶忙将大丝瓜放进洞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中金光闪闪,烟腾雾绕,现出一道台阶,辅华顺着石阶走入洞底,天哪!一哈把他吓呆了。 女:是什么?是什么? 母:你猜猜? 女:是,是仙姑。 母:对!芳儿真聪明。这个叔叔把眼睛擦了擦,只见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心里想只怕真的是仙姑下凡吧?吓得不敢上前。姑娘见了就叫道:“大哥,快来救我!”辅华怯怯地问:“大姐你?”姑娘低下头满脸羞红地答:“我姓杜名韫,家住在瑶池,因见大哥勤劳本份,想与你成就百年之好。便偷偷逃出瑶池,不料被王母发现,将我压在这山内。太白金星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将开山钥匙化作丝瓜,让你开洞救我。”辅华一听,大喜,急忙背着仙姑出了洞。 女:后来呢,后来呢? 母:第二天,这仙姑就和辅华叔叔成家了。从此,杜仙姑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料,过了一年又被发现了,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把杜仙姑又压在灵芝山下了。 “妈妈,我要当仙姑,我要……”小群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喃喃着。 刘菊英叹了口气,搖揺头,苦笑了。 三、 提起苦难童年,成名后的张巧珍一脸凝重。不无深情地回忆道:是啊,后来我们汉川的乡亲们思念杜仙姑,为感谢她的功德,将“灵芝山”改名为“仙女山”。现在快成了有名的旅游风景点了。这个故事也代代流传下来,记得那故事后面还有一首诗哩!好像是: 杜韫仙姑临汉川, 天道酬勤缔夙缘; 采摘灵芝医众患, 授歌教舞美名传…… 接着,她不禁叹了口气说,那时见人家的孩子欢蹦乱跳的去上学念书,心里好羡慕啊!可我不能够呀,只有总缠着妈妈讲故事,现在看来,那段日子倒像是我的第一个学校,妈妈就是第一任老师。哪怕她们还曾把我丢弃了呢……搜读阁小说阅读网.sod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