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家电产品供应商,所以他暂时并不认可海尔在电子消费产品领域内的努力。
张宸对于海尔的看法如果是因为家电产品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分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话,那么手机和电脑之间是否也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如果摩托罗拉要推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同样会让人感到惊讶?张宸想了一下,现可能真的会如此,虽然自己算是半个moto粉,用的手机就是moto的里程碑,但是真要是买笔记本,自己绝对不会选择moto。但是,这些国际大公司的ceo们的想法明显不会和张宸相同,就在他重生之前,手机厂商如诺基亚、RIm都已经宣布要进入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领域……
张宸又把那些传统的pc厂商全过了一遍,现他们都或早或晚的已经介入了手机行业,甚至一向作为软件业巨头的微软和goog1e也不甘落后。张宸重生回来的时候,尚不知道微软手机的结果,但是goog1e的次手机尝试确实是以失败告终。
这些著名的IT企业在不断的尝试着打破消费者对他们的品牌的固有认知,到底是英勇无畏,还是逼不得已?
张宸不由的想起了这些电脑和手机厂商共同的一个敌人——苹果。一提到苹果,人们会先想到什么?是苹果电脑,Iphone,还是Ipod?也可能都是,也有可能都不是,苹果公司以不断的创新为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追求卓越创新和行业领导者的品牌形象,对于消费者来说,苹果品牌已经不仅仅是与她的某一个产品联系在一起,而是代表着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最新方向。
与苹果品牌策略类似的还有另外一个企业——三星,虽然张宸自己对于三星的看法并不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三星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人们心目中廉价的地摊货,一跃而进入了全球品牌二十强。三星的成功得益于对自身品牌识别的重新定位,给品牌注入“数字技术的领先者”等新元素,使其与进军高端数字化产品、追求高附加值的战略相适应。
张宸通过回忆苹果和三星的品牌战略,最终现,其实复印机与电脑产品之间的差别,并不比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差别大多少。施乐新产品战略的失败其根源在于他已经将自己旧有的产品注入了他的品牌之中,就像他当年推广传真机的时候,那个非常失败的广告词“真有意思,你看起来不象是一台施乐”一样,连他自己都没有摆脱自己复印机的定位,又怎么能指望消费者改变对其所原有的认知。而苹果和
第四十二章 品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