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而划分的县治更比以前增加了两倍多,全国县份竟达到了两千二百零三县。

    不难猜测,王莽增设这么多的郡县,无非就是多抛些官帽子,封官许愿拉拢人心。

    但是官吏数量的大增,所需的“皇粮”自然也成倍增长,这极大地加重了财政负担。为此,王莽不得不设立了许多新税种,把负担都压老百姓身上。到王莽末年,征敛更甚,百姓被压得几乎都喘不过来气。

    百姓艰难,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官吏数量增加太多太快,“皇粮”入不敷出,王莽只好减少官吏的俸禄。王莽登位前,三公、九卿、州牧、太守等原官阶在二千石以上者,月俸为一万六到四万之多。但现在官多钱少,只好都压低薪俸,降到几千以下,官吏们的日子自然就开始紧巴。加之新定的秩禄制度极为烦碎,谁该拿多少“工资”竟然常年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拿不到“工资”。但官吏们自有办法,依仗权势对老百姓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尤其一些下级官吏,干这事更多,更狠,对老百姓的压榨几乎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而百姓稍有反抗或交纳迟滞,轻则吊打,重则关押,非等你把钱拿出来才放人。黎民百姓都在暗中恨骂:“本以为新朝新气象,哪知道比旧朝更黑暗!”

    再比如“五均六管”,王莽说这是为了“齐众庶,抑兼并”,表面上是在向一般的农工商户倾斜,但由于执行政策的不少官员原本就是大工商主,他们有了特权后,便乘机贱买贵卖,大发横财,并与郡县官吏狼狈为奸,把这一政策变成了盘剥掠取的工具。他们一方面利用手中的定价权和垄断经营权拼命地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垄断经营地位肆无忌惮地排挤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以至“工商失业”,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破产。尽管这一政策非常不得人心,但王莽因此还能够搜刮到不少金银,所以还是继续执行,并不放手。至于多少商户倾家荡产、沦为贫民,这位真命天子只有睁一眼闭一眼了。

    另外王莽为了推行他的“新制”,还相应制定了许多严酷的条法律令,百姓举头犯法,摇手触禁,被关押流放做苦役甚至被砍头的无计其数。

    除了**,更有天灾。王莽篡汉的十余年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狂风、暴雨、黄河决口、地震、蝗灾、大旱、冰雹等等连年不断,

第四十三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