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王莽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
元始元年正月,益州牧派人护送着几个越裳蛮夷人捧着一只白毛雉鸡来献,长安轰动;王莽更是建议太后将白雉祭献高庙,向最高祖宗报告这一特大喜讯。
原来越裳人进献白雉的意义非同一般。此前越裳蛮夷向中国进献白雉(注1),唯一的一次是一千多年前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那时周公辅政,国家太平,万民丰足,社会开化文明,万里之外的蛮夷人为此仰慕不已,就捧着白雉这样的稀有珍禽不远万里来中国进献。如今蛮夷人又来进献白雉,说明现在大汉天下又一次进入太平盛世,足比一千多年前的周公时代。于是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刘歆、崔发等一干重臣联名上书太后,说大司马王莽拥立辅佐幼主,使社稷稳固,百姓安泰,可比霍光。望太后像先朝封赏霍光那样的封赏大司马。老太后就召他们问:“你们要老身厚封王莽,究竟是因为他的功大还是因为他是我的至亲?”众臣说:“正因为大司马功德巍巍,才使国家文明富足,百姓安居乐业,使得越裳人在相隔千年后又一次来进献白雉,以表示他们的崇拜仰慕之情。从这个意义讲,大司马实际已经超过了霍光,可直比千多年前的周公。按古代圣王之法,臣子如有大功,则圣王应该赐给这位臣子最高的荣誉称号,即以国号而冠之,所以周公因此才称为周公。王莽安定汉家,功比周公,太后也应比照古圣之法,赐王莽之号曰‘安汉公’。同时增封户邑,荣其子孙,以顺天意人心。望太后益封大司马食邑三万户,加为太傅,赐号‘安汉公’。”于是太后点头,并责成他们安排封赏。
但王莽的谦恭劲又上来了,说什么不要这个封赏。并且为了拒领这个封赏,还称病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