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第十七章
刘秀顺军士的手指往天上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只见东南天上,一颗彗星正拖着长长的尾巴,悄没声息地向着东南方向缓缓飞行。这颗星的彗头特别巨大,加上又长又宽的彗尾,在这傍晚暮色之中,显得极其耀眼明亮。
在中国古代,彗星被称为“孛星”、“蓬星”、“长星”等。“孛”通“勃”,大概是彗星光芒四射,又有长长的、越往后越宽的大尾巴,因而取其“勃发”之意。而正是这条大尾巴,民间又称之为“扫帚星”、“扫把星”,因为这条尾巴很像扫地用的大扫帚。
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星体是一种不祥的象征,人们口中所说的“灾星”,应该就是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每一次出现似乎都预示着要发生重大事件或是严重灾难,这已经成了历朝历代人们的共识,因而历代的皇帝都怕它。比如《汉书?成帝纪》中说: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诏曰:“乃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言。今孛星见于东井,朕甚惧焉。”所以刘秀见天空中出现了这样一颗星体,自然也要感到吃惊,睁大了眼喊一声“啊”那是少不了的。
而这颗彗星,在王莽地皇三年确确实实出现过的。《后汉书?光武纪》中记载:十一月,有星孛于张。这个“星”,说的就是这颗彗星。至于“张”,则指的是夜空中的某一星体或星区。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分野。
“分野”一词,据说出现于春秋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盛行占星术。占星家们以为:“上天变异,州国受殃”。所以,某一空域出现了什么星象变化,就标志着那个空域下面会出现什么吉凶祸福。为此,就将地上的州、国与其上面的星空相对应,
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