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迪威被留在开罗等候德黑兰会议的结果。
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形成了两项对亚洲战场有重要影响的决定。第一由于斯大林的强烈要求英国同意于1944年春起“霸王”战役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这一承诺使丘吉尔更加坚定了取消孟加拉湾“海盗”行动的决心。第二应罗斯福的要求斯大林明确重申苏联将在战胜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战争。这在英美决策者看来中国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远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就在这一次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在战争胜利以后苏俄必须得到在中国大连的商港和旅顺的军港而且要像当年倭国人租借所谓关东州一样强行占据中国的辽东半岛南端。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得到苏俄参加对日战争的许诺再一次的出卖了他们的盟国中国。
12月1日在征得了斯大林的统一以后同盟国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倭国问题。宣言主要内容:三**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倭国之侵略;宗旨在剥夺倭国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列岛南海诸岛等归还中国;其他倭国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倭国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并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决定使琉球在战争结束以后以全民公投方式决定琉球的前途;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倭国无条件之投降。
杨中将王先生和中国代表团的人员经过频繁的外交活动终于使中国不至于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以后除了一点虚名之外一无所得。
德黑兰会议之后罗斯福和英美两国参谋长于12月2日重返开罗再次就“海盗”行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英国人变得极为强硬和顽固坚持取消“海盗”行动。罗斯福事后对史迪威说:“我像头骡子似的坚持了4天但是毫无用处。开会也没用。英国人就是不愿投入行动我无法使他们同意我的看法。”12月5日罗斯福无可奈何地对英国人作出让步同意取消“海盗”行动更一笔勾销了他本人对最高统帅的亲口承诺……丘吉尔于12月7日致电最高统帅:取消孟加拉湾两栖作战的“海盗”计划。一再被搁置的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的“安纳吉姆”计划终于被扼杀了。
这一次罗斯福多少体谅到了史迪威的难处。他不得不承认由于取消了曾经对最高统帅作出的承诺让史迪威成了当其冲的受害者。他留在开罗苦苦地等待了1o天但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这肯定会影响他在最高统帅面前的地位。12月6日罗斯福亲自致电最高统帅。向他解释了目前的情况并询问最高统帅是否能在没有海军配合的条件下继续进行缅北作战;或是将这一战役推迟到1944年秋季以后。同一天罗斯福还和霍普金斯一起约见了史迪威。
“哎我说乔你对这个坏消息有什么想法?”罗斯福以十分诚恳的态度开始了他们的谈话。他坦率地承认:“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史迪威不想停留在这个问题上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他急切地想知道“这对我们的对华政策会有什么影响”。罗斯福又像往常一样海阔天空地谈起了“提高中国的地位”和“美中友谊”等问题。不过他也明显地产生了疑问这就是在同盟国的支持和帮助大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最高统帅的政权还能否在对日战争中坚持下去。史迪威认为如果日军再动大规模进攻最高统帅可能就难以支撑。罗斯福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好吧那我们就该寻找另外一些人物或集团以便继续把战争坚持下去。”史迪威告诉他:“这些人也许正在找我们。”罗斯福完全同意这一看法他接着说:“他们会来找我们的他们确实喜欢我们。”尽管罗斯福到此为止马上又把话题转到了不着边际的一些事情但关于“寻找另外的力量”的提法仍给史迪威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史迪威对“另外的力量”了如指掌。
12月12日史迪威回到重庆。他现最高统帅故伎重演又一次以“中国战区危机”为由提出了新的三项要求:第一美国提供1o亿美元的贷款;第二为第14航空队和中国空军增拨至少是现有数量两倍的作战飞机;第三驼峰的空运量增加到每月2万吨。这一次即使是罗斯福想退让也无法满足最高统帅如此巨额的要求了。
12月15日和16日史迪威和最高统帅、何总长等人连续两天召开会议讨论缅甸战役问题。结果是史迪威已经预料到的“今天我们获胜的机会甚至比1942年还要小”“条件不成熟”“我们要等待时机”等等。总之“这小畜牲根本不想打”愤怒的史迪威又一次在日记中写下了骂人的话。
宋氏姐妹也出面帮助史迪威做工作。最高统帅夫人曾沮丧地告诉史迪威:“我苦苦哀求了他什么办法都用了就差杀了他。”
反攻北缅打通中印公路对中国战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英国人不愿更多地出力但中**队显然有责任为自己打开一条获取援助的地面通道。12月19日最高统帅终于做出了有限的让步同意由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在利多方向投入战斗。但他同时对
第二百七十章 卧薪尝胆(十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