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章 又要打长沙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弃岳阳。

    四、长沙作战计划由9月1日开始集中输送9月15日起攻势。因此当地驻军8月2o日前如无抽调命令大体上按实施长沙作战进行处理。

    这样第11军继续进行进攻长沙的作战准备。8月14日第11军召开了师团长会议公布了作战指导要领对各师团的任务做了秘密指示。同时第11军将有关情况向中国派遣军总部做了报告。

    8月9日日本大本营会议决定放弃对苏行使武力不从中国派遣军抽调兵力转而专门考虑南进方针。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于8月19日通知第11军实施长沙作战并令华北方面军及第13军各抽调一部及第3飞行团主力协同作战。然而当日军大本营着手制定南方作战计划时长沙作战又成了争论的焦点。

    当时在中国战场上作为南方作战的预定兵团除驻在华南的第18、第38师团外另有第4、第33、第21及第5师团;同时驻武汉的日军作战飞机也必须在9月调出。因此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大本营要求在下列条件下研究长沙作战问题:一是准备南调的师团不参加长沙作战;二是协助长沙作战的空军部队约为军侦察机、战斗机各1个中队第3飞行集团在9月调出;三是华南的兵力不能转用于华中或华北;四是华中抽出1个汽车联队。

    8月26日日军大本营布了决定进行长沙作战的“大6命第538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为完成当前的任务夏秋之际在华中方面可暂时越规定的作战地区进行作战。”

    9月1日中国派遣军总部向第11军传达了大本营的上述命令。

    然而就在大本营布决定进行长沙作战命令后没几天日军参谋本部的作战课内中止长沙作战的意见又开始抬头。经过争论后大本营于9月2日对长沙作战又提出了两条附加条件:一是明确抽调的兵力在南方展开前不得使之参加长沙作战;二是长沙作战要尽快结束。

    就这样几经反复日军大本营在进攻长沙问题上总算有了最后的定论。

    阿南惟畿在焦急不安地等待中总算接到了大本营最后的有关长沙作战的指示。随后他令参谋人员根据“加号作战”方案拟定出更为详细的作战计划。

    自8月中下旬起日军第11军开始向湘北集结作战兵力。主要部队及集结位置是:

    第3师团:配属4个山炮大队8月下旬由湖北应山附近出9月16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小桥圳;

    第4师团:配属山炮、迫击炮各1个大队8月下旬由湖北应城、安6地区出9月1o日前后集结于岳阳东南的新开塘附近;

    第6师团:配属2个山炮大队、1个迫击炮大队原在岳阳、崇阳担任守备9月中旬集结于岳阳以南的草鞋岭附近;

    第4o师团:配属1个山炮大队9月上旬由湖北大冶、咸宁地区西移至桃林附近集结;

    早渊支队:以第13师团4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9月15日集结于岳阳以东的冷水铺附近;

    荒木支队:以第33师团3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组成9月上旬集结于桃林附近;

    平野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1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岳阳城陵矶附近集结;

    江藤支队: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1个步兵大队为基干组成9月中旬由江西瑞昌移至临湘附近集结;

    战车第13联队:配属2个轻装甲车中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集结;

    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9月中旬由武汉向岳阳附近集结;

    第11军工兵队:以3个独立工兵联队、8个架桥材料中队为基干组成9月上中旬由武汉向岳阳、临湘地区集结。

    9月15日第11军在岳阳设立司令部战斗指挥所并召集各部队参谋长会议检查动攻势的准备情况。该军9月上旬最后确定的作战计划要点是:

    一、作战目的:摧毁中**队的抗战企图给西部第九战区军队一大打击。

    二、作战方针:军决定9月18日开始攻势击败新墙河、汨水之间的中**队;接着准备自长乐街附近进入汨水下游一线动进攻攻击该河左岸之中国第4军及第99军。在新市—栗桥(新市南约25公里)公路一线突破敌人阵地以军的主力将敌包围在该公路以西湘江一带歼灭之;另以一部(第6、第4o师团)击败蒲塘(平江正西偏南约1o公里)方面山地内之敌。大致于1o月上旬结束作战后反转集结兵力于岳阳附近。

    攻击汨水左岸地区中**队的开始时间预定在9月23日9日底前达到作战目的。

    第11军在集中后期以一部兵力协同海军向洞庭湖西岸的常德佯攻。

    为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军队第11军令警备在赣北方面的兵团适时动攻击使在赣北地区的第九战区部队不能回援湘北。

    从阿南惟畿的上述部署可以看出此次作战他吸收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分散使用兵力的教训不再是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而是将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湘北形成湘北方面的绝对优势。阿南惟畿这一部署充分说

第二百章 又要打长沙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