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整合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举。

    会议在一种并不圆满、但至少维持了表面和谐的氛围中暂告段落。代表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会场,继续着会下的交流和博弈。颜旭站在原地,送走最后一位寒暄的客人,才缓缓坐回椅子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包裹着他。技术研发的难题,可以用逻辑和汗水去攻克;资本市场的凶险,可以用智慧和魄力去周旋;但面对这人性的复杂、利益的纠葛,他感到一种比面对任何技术壁垒或金融手段时更深的疲惫。这条整合之路,远比他想象的要崎岖和漫长。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打造一艘能够破浪前行的产业航母,其难度,远超打造一颗完美的“琉璃芯”。

    第一次联席会议的余波,并未随着代表们的离场而平息,反而在联盟内部持续发酵。专项工作组的建立,暂时搁置了争议,却并未消弭分歧。暗流涌动中,一股最不驯服的力量,开始浮出水面。

    “精测电子”的老板王大力,是联盟里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存在。他年近五十,身材壮实,皮肤黝黑,总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POLO衫,说话嗓门洪亮,带着浓重的江浙口音。与颜旭这类技术出身、带着书卷气的企业家不同,王大力是典型的草莽英雄,二十年前从街边修理铺起家,靠着一股敢拼敢闯的狠劲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硬是把“精测”做成了国内工业传感器领域的头把交椅。他信服的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市场,对所谓的“战略”、“生态”、“标准”这些高大上的词汇,本能地带着几分警惕和不屑。

    在第二次联盟核心成员闭门磋商会上,当讨论到未来基于统一标准的产品利润分成方案时,王大力终于爆发了。

    “‘新旭日’出芯片,出标准,我们呢?我们得出生产线,出工人,出市场渠道!凭什么最后分钱的时候,你们就要拿大头?”王大力蒲扇般的大手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他斜睨着坐在主位的颜旭,语气充满了讥讽,“颜总,你们是穿鞋的,有国家兜底,拿着‘大基金’的钱,自然可以高谈阔论什么产业生态。我们这些光脚的,厂子里几百号人等着吃饭呢!玩不起你们这种阳春白雪的游戏!”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高亢,几乎是指着鼻子说道:“要我说,你这套就是‘技术官僚’的做派!靠着上面喂饭吃,哪里懂得我们这些土里刨食的难处?按照你们那个分成方案,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给‘通天’代工赚得多!这联盟,不入也罢!”

    话音刚落,会场一片死寂。几家与“精测”业务关联紧密,或者同样对分成方案不满的中小厂商代表,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闪烁,明显是在观望,甚至有人低声附和。王大力俨然成了他们的代言人,一股以退出相威胁、逼宫重新谈判的态势,瞬间形成。

    会议室里空气凝固。所有人都看着颜旭,看他如何应对这公开的、毫不留情的挑战。是强硬压制,还是妥协退让?

    颜旭的脸色平静,但放在桌下的手,指节微微收紧。他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王大力身上那股混不吝的、基于多年市场拼杀积累起来的底气和不信任。这不是能靠道理或者权势轻易压服的。他若此刻强硬反驳,只会将王大力和他身后那批观望者彻底推向对立面,联盟可能瞬间瓦解。

    短暂的沉默后,颜旭没有接王大力的火力,反而将目光投向其他人,语气依旧平稳:“王总的顾虑,代表了一部分伙伴的心声。利润分配是联盟能否持续的核心,确实需要慎重。今天的会先到这里,分成方案我们再议。散会。”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也没有与王大力正面冲突,只是暂时中止了这场注定没有结果的争吵。这种回避,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软弱,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一种沉稳。

    当晚,颜旭没有通过秘书,而是亲自拨通了王大力的手机。

    “王总,我是颜旭。有空吗?找个地方喝两杯,就你我。”

    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颜旭会私下联系他。王大力哼了一声,倒也爽快:“行啊,颜总请客,我老王奉陪!”

    地点选在了一家远离市中心的、烟火气十足的潮汕砂锅粥店。油腻的桌面,嘈杂的人声,与白天高端会议室的氛围截然不同。颜旭脱掉了西装外套,只穿着一件简单的衬衫,提前到了,点好了几样小菜和一锅热粥。

    王大力晃悠着进来,看到颜旭已经在了,挑了挑眉,大喇喇地坐下。

    “颜总,这地方可不像是你这种身份的人来的。”王大力给自己倒了一杯店家自酿的米酒,语气依旧带着刺。

    “创业的时候,这种地方是常客。”颜旭笑了笑,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后来应酬多了,反而怀念这个味道。来,王总,先走一个,白天会上,话赶话,别往心里去。”

    他没有提联盟,没有提分成方案,只是举杯。

    王大力看了看颜旭,又看了看杯子里浑浊的米酒,仰头一口干了。辛辣的液体穿过喉咙,他龇了龇牙。

    几杯酒下肚,桌上的气氛稍微活络了些。颜旭聊起了自己早年在中关村跑业务,被人骗、睡地下车库的经历;王大力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自己当年如何背着传感器样品,一家一家工厂去敲门,吃闭门羹、看人脸色是家常便饭。

    “颜总,不瞒你说,”王大力又干了一杯,眼圈开始发红,声音也低沉了下来,没了白天的咄咄逼人,“我老王没什么文化,就是个粗人。但我懂一个道理,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拼了二十年,把‘精测’从一个小作坊做到今天,容易吗?”

    他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每一分钱,都是我和兄弟们血汗堆出来的!我不怕竞争,不怕‘通天’那些洋鬼子,我就怕……就怕被自己人坑了!”

    他抬起头,眼睛直直地看着颜旭,里面没有了讥讽,只剩下一种近乎悲凉的坦诚:“你们这些高学历的,玩资本的,搞战略的,脑子比我们活络,套路比我们深。我是真怕啊!怕现在说得天花乱坠,等联盟做大了,标准定死了,我们这些出苦力的,就被你们一脚踢开,或者压榨得连骨头都不剩!什么产业大局,什么国家战略,到最后,还不是你们穿鞋的吃肉,我们光脚的连汤都喝不上热的?”

    “颜总,我今天在会上不是针对你个人,”他用力抹了把脸,“我是怕!怕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最后给你们做了嫁衣裳,还被卖了!”

    颜旭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看着王大力因酒精和激动而泛红的脸,看着那双粗糙的大手,心中白天被挑衅而升起的那点不快,渐渐消散了。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刺头,而是一个在残酷市场中挣扎求生、带着一身伤疤、对任何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存的力量都充满警惕的草根企业家。他的反抗,源于最深层次的不安全感。

    “王总,”颜旭拿起酒瓶,给王大力的杯子重新斟满,声音诚恳,“你的怕,我懂。将心比心,如果是我,我也会怕。”

    他放下酒瓶,目光坦然地看着

整合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