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小风筝——他或许亲眼所见,却被药物或恐吓封闭了言语,只能以手中布片,一遍遍重演那晚的真相。
一切闭环。
但谁是幕后执线之人?
回程马车上,沈观靠在车厢一角,闭目调息。
他深吸一口气,意念沉入脑海深处。
【启动案件推演模拟器】
幽蓝虚境再度展开,时空如卷轴倒流。
他输入当前掌握的所有线索,并设定变量——“明日早朝奏请彻查户部账册”。
系统运转片刻,三条未来路径浮现眼前:
其一:皇帝允准调查,然裴党立即反扑,三日内接连曝出沈观“私调内库文书”“勾结废匠”等罪证,舆情逆转,主审权被夺。
其二:御史联名弹劾,指责其“为逆子开脱,败坏伦常”,要求罢职查办。
路径概率高达67%,牵头者标记为——郑清源。
其三:内廷突然降旨,称此案属“家族内务”,不宜外延,命大理寺结案了事。
背后批示痕迹模糊,似出自监丞崔允之手,却又透着更深的操纵意味。
【警告:预判置信度不足四成,建议辅以现实情报验证】
沈观睁眼,额角渗出冷汗。
系统尚不能断言,但郑清源的名字赫然在列,绝非偶然。
这位标榜礼法、以清流自居的御史大夫,为何如此急于将此案定性为“家事”?
又为何必欲除小风筝而后快?
答案只有一个:他怕有人读懂风筝说的话。
怕那根看不见的线,最终牵出整个贪腐网络的中枢。
马车停驻大理寺侧门,沈观缓步下车,忽闻前方廊下有同僚谈笑之声。
他脚步一顿,眸光微闪,忽而抬高声音道:“你说那裴家小儿真是弑父?我昨夜细看卷宗,他手中布鸢模型,方位角度竟与现场完全吻合……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语毕,他不动声色瞥向廊柱后一闪而过的灰影——那是苏夜语安插在寺中的眼线“小鼓子”。
风已起。
只待那一声春雷。
次日清晨,天光未明,京城市井却已喧嚣渐起。
茶肆酒楼之中,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昨夜一场春雨洗尽尘灰,也浇不熄坊间骤然燃起的流言之火。
大理寺东廊下,沈观立于檐影之间,手中捧着一卷旧档,与身旁同僚低声谈笑。
他语调平缓,字句却如石投静水:“……你说那裴家小儿真是弑父?我昨夜细看卷宗,他手中布鸢模型,方位角度竟与现场完全吻合。若说是疯癫胡为,怎偏就断翅朝向、落点距离皆分毫不差?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声音不高,却恰好能传入廊柱后那一道屏息凝神的灰影耳中。
小鼓子藏身暗处,心头一跳,立刻明白这是沈评事要放风了。
他不动声色退走,脚步轻快如猫行,直奔西市御史台常聚的“清茗轩”。
不出半炷香,茶肆内已是唇枪舌剑。
有说
第32章 我让风替我说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