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看到顾淮南,吓了一跳,嗓门立刻降了八度,把面往赵北北桌上一放:“那啥……俺就是来送个夜宵,你们忙,你们忙!”说完,几乎是踮着脚溜了出去,还贴心地把门带上了。
赵北北看着那碗卧着金黄荷包蛋的面条,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脸上有点发热。
“先吃东西。”顾淮南语气没什么变化。
赵北北也确实饿坏了,不再客气,拿起筷子小口吃起来。热汤下肚,僵硬的思维好像也活络了些。
吃完面,她重新坐回电脑前,深吸一口气。看着之前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和被顾淮南逼问出的要点,她好像抓住了一点脉络。
她不再试图去套用那些花哨的模板,而是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用自己的话,笨拙却真诚地写下:
“一、我们是谁:赵氏糖坊,根子在东北黑土地,做的是带着锅气和人情味的老手艺糖……”
“二、我们卖给谁:一是线上喜欢国风、看重故事和心意的年轻人;二是线下认品质、讲实惠的街坊和游客……”
“三、我们比别人强在哪儿:马婶的手艺别人短时间学不会;我们的故事是真的,温度也是真的……”
“四、我们打算怎么赚钱,怎么花……”
文字依旧朴实,甚至带着土气,但条理渐渐清晰起来。她不再觉得这是在完成一项讨厌的任务,而是在梳理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试着勾勒前方路的模样。
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顾淮南不知何时离开了。
赵北北伸了个懒腰,浑身酸痛,眼睛干涩,但心里却有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这篇歪歪扭扭、充满口语化的“计划书”雏形,在她眼里,比任何华丽的报告都珍贵。
她知道,距离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还差得远,财务预测那个大坑还没填。但至少,她亲手挖下了第一锹土,看到了地基可能的样子。
挑灯夜战,耗尽心神,却也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