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不敢僭越,恳请陛下允许他“凭尺寸之功,于场屋之中自取”,若得中,方显皇恩浩荡、梦兆不虚。
另两封则分别致谢太子和赵王,感谢举荐之恩,但表明心迹:“闲虽不才,亦知功名当自取,方为长久。愿试锋芒于秋闱,不负知遇。”
奏疏和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消息如同旋风般再次传开,舆论彻底反转。
铺天盖地的赞誉,尽数涌向江陵!
林闲“拒恩科,守本心”的事迹,被士林广为传颂。
其形象瞬间高大如山岳,被誉为“真才实学、气节高洁、深明大义”的当代楷模。甚至连茶馆说书人都编出了新段子:“文曲星拒官记”!
皇宫御书房内,皇帝看到林闲的奏疏后,先是诧异随即抚掌大笑,对左右近侍赞叹道:“好一个林闲!不慕虚名,志存高远,自信磅礴,更难得的是深体朕心(指维护科举公正和梦兆本意)。此子,乃真国士也!”
他对林闲的欣赏,再次达到了新顶点。
京城,赵王府。
赵王接到林闲的谢绝信后,在书房内沉默了许久。
旁边的络腮胡王谋士低声道:“王爷,果然不出所料,此子……拒绝了。”
赵王缓缓放下信纸,眼中精光闪烁。
他非但没有恼怒,反而露出复杂难明的笑意喃喃道:“拒绝了……好!拒绝得好!此子,果然非凡! 这份心性,这份格局,这份自信……太子那边,怕是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大才。”
他看向络腮胡谋士,语气带着发现瑰宝的兴奋:“看来我们之前……还是小看他了。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值得下重注结交! 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绝不能推到太子那边成为死敌!”
与此同时,东宫。
太子见林闲不接恩典还在沉思,身边那位阴柔谋士的谗言却恰好再次响起:“殿下,林闲此子连陛下和您的好意都敢拒绝,其心……恐怕不小啊。如此傲气,将来恐难驾驭……”
太子闻言,眼中的欣赏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心里在奸臣的蛊惑下,对林闲的态度逐渐变了味……
林闲用自己的选择,赢得了真正的尊重和更高的声望,但也让暗中的漩涡更加汹涌。
如今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即将到来的秋闱之上。
这已不仅仅是一场科举,更是林闲自证实力、回应期待与质疑的正名之战!
他必须赢得漂亮,赢得毫无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