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却字字如珠:“林闲多谢陛下天恩,亦感念太子殿下与赵王爷的抬爱。”
他先礼后兵,话锋随即一转,变得铿锵有力:“然功名二字重于泰山,非施舍可得!举人之位乃国之器重,士之荣耀。当凭真才实学,于考场之上真刀真枪光明正大取之,方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士林清议!”
他扫过众人,抛出一连串犀利的反问:“试问若林某因一梦之兆侥幸得之,纵能显赫一时然根基不牢,如沙上筑塔水中捞月终非长久。他日若有人问起:林闲,汝之才学何在? 难道要林某答此乃陛下梦中所得?岂不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
他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再者林闲寒窗数十载,所盼者乃堂堂正正,与天下英才同场竞技一较高下。秋闱之关固然艰难,却亦是磨砺锋芒之石。绕过此关即便他日中了进士,心中亦留遗憾道心不稳,念头不通达。这好比那还没学会走,就被人硬塞了一匹千里马,看似风光实则一跑起来,难免摔得鼻青脸肿!”
最后他抛出最具说服力的“王炸”:“况且诸位细想,陛下梦兆明文指出文曲星转世将于今科显名。若林某免试入举,未经考场淬炼不战而胜,又如何称得上是于今科显名? 这岂不是曲解圣意,有负陛下期盼?林某愿凭自身之力,于秋闱考场之上真刀真枪金榜题名。如此方是真正应了梦兆,为陛下增光,彰显我朝科举之公正,文运之昌隆!”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有格局有气节!
既表明了不慕虚名、坚守士人风骨的志气,又巧妙化解了“违逆圣意”的风险,更展现了对自身实力的强大自信和宏大格局!
至此,林闲将“拒绝”升华到了“忠于陛下真意、维护科举尊严”的高度!
满堂寂静!
落针可闻!
李知府、周知县等人闻言,先是愕然张大了嘴,随即面面相觑脸上先是难以置信,继而慢慢转变为深深的震撼与由衷的敬佩。
此等胸襟气魄,此等远见卓识,已非常人所能及,简直有古之名臣风范。
“闲兄……不,闲先生!”
李知府率先回过神来,长揖到地语气充满了敬重:“先生之志如山高海深,下官……佩服!五体投地!”
“爹!承宗……受教了!” 林承宗也满脸羞愧,低下了头。
说服众人后,林闲当即修书三封。
一封上奏皇帝,言辞恳切而不失风骨,表达对天恩的感激,但谦称自己“德薄才浅,恐负
第七十六章 用实力去考:拒恩典,守本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