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说这一艘标准的漕船,具体长几丈?宽几尺?吃水几尺深?额定运粮多少石?从淮安到通州,沿途正常损耗几何?异常损耗又通常有多少?”
这一连串问题,极其专业、琐碎、甚至有些刁钻!完全是漕运衙门资深官吏或老练漕工才可能掌握的具体数据。
寻常读书人哪怕是关心时政的,也绝不可能记得这些细节。
赵公子此举摆明了是故意刁难,想让林闲在周大人和众名士面前出丑,证明他之前的宏论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实际操作,从而打击他的威信。
水榭内瞬间安静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凝滞。
大家都替林闲捏了把汗。
周大人也微微蹙眉面露不悦,觉得赵公子太过分了,这已非学术探讨,而是存心找茬。
林闲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他慢悠悠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清香四溢的龙井。动作从容不迫,仿佛赵公子问的不是刁钻问题,而是在问今天天气如何。
放下茶杯,他这才抬眼看向一脸得意、等着看他笑话的赵公子,这才悠然开口:
“赵公子果然‘关心实务’,问得如此……细致入微。不过嘛……”
他故意拉长声音,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才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公子可知,民间有句俗话,叫 ‘螃蟹打官司——尽是扯皮(钳)’ ?”
啊?
赵公子一愣,完全没反应过来这莫名其妙的歇后语跟漕船尺寸有什么关系,一脸懵圈。
林闲不等他回答,又慢悠悠抛出一句:
“那公子又可知道,另一句老话叫 ‘青蛙跳井——扑通(不懂)’ ?”
“噗——”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士子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赶紧用袖子捂住嘴。
周大人和几位名士先是一怔,随即也明白了林闲的用意,脸上露出忍俊不禁的表情。
这林闲,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用两个歇后语调侃完毕,轻松化解对方的咄咄逼人后,林闲这才神色一正,目光扫过周大人和几位名士。
最后他眼神落在脸色发青的赵公子身上,语气平和辩驳道:“公子所问,皆是具体执行中的细则数据。这些数据漕运衙门自有档案可查,经办胥吏亦必熟稔。”
他话锋陡然提升,如同利剑出鞘:“然而真正决定漕运利弊、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从来就不在于一艘船具体长几尺、宽几寸!”
他站起身走到水榭边,指着窗外浩瀚的莲湖朗声道:“在于制度是否合理,能否杜绝贪腐。在于吏治是否清明,能否令行禁止。在于运行是否高效,能否物畅其流!”
他转过身,直视赵公子辩驳:“与其纠结一艘漕船额定装多少石粮食这种细枝末节,不如多思考思考如何通过改进制度、整顿吏治、优化流程,让十
第六十六章 茶叙交流:再打脸赵公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