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遭遇了不测。
他将手札放回原处,又抽出另一本。这本是线装的册子,字迹工整,开篇便写道:“凝气之道,首重经脉。常人经脉如细流,需以气血反复冲刷,拓宽河道,方能容真气奔腾……”
册子的作者自称“云游散人”,详细记录了自己从锻骨境中期到凝气境初期的修行历程,甚至画出了经脉图,标注出最易阻塞的几处节点。林越越看越是心惊,这散人竟用三年时间,每日以特制的药液浸泡身体,配合心法强行拓宽经脉,过程之痛苦,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血腥味。
“原来如此……”林越指尖划过“玉枕穴阻塞,当以指力按揉百日,辅以紫河车入药”的字句,眉头紧锁。这般方法虽看似有效,却过于霸道,恐怕会损伤根基。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升至中天。林越已翻阅了近十本手札,发现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语焉不详,甚至有几本的理论自相矛盾。更让他在意的是,所有手札都只提到了“气血凝气”的大致方向,却无人能说清“气”究竟是何种形态,仿佛每个人凝练出的真气都截然不同。
“难道凝气境的突破,竟无定法?”林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靠在书架上沉思。他想起王烈说过,凝气境是天堑,看来不仅是修为上的跨越,更是对“道”的领悟差异。
就在这时,书架顶层的一个角落引起了他的注意。那里斜插着一本灰扑扑的册子,封面像是用某种兽皮制成,边缘已经发黑,与周围的手札格格不入。
林越搬来木梯,小心翼翼地将册子取下。册子入手极轻,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用烫金绘制的奇异图案——像是一团旋转的雾气,雾气中隐约有星辰闪烁。
他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一种古朴的篆书写着三个字:“纳元录”。
“纳元……难道是引天地元气入体的法门?”林越心中一动,继续往下看。
与其他手札不同,《纳元录》开篇并未谈论气血与经脉,而是写道:“天地之间,元气无处不在,如鱼游于水,人溺于气。炼肉锻骨,皆为壮己身,然凝气者,当知借天地之力,方为捷径。”
“借天地之力?”林越瞳孔微缩。他所接触的武学,皆强调锤炼自身气血,从未听说过可以借助天地元气突破境界。
册子的作者自称“青玄子”,字迹飘逸洒脱,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从容。他在书中写道,寻常人之所以难以凝气,是因为将气血视为“根”,殊不知气血如薪火,天地元气才是助燃的风。若能在突破时引动周围的天地元气,与自身气血交融,凝练出的“气”将会更加精纯,突破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引气之法,需寻灵气充裕之地,以心为引,以血为媒……”林越越看越是心惊,青玄子不仅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更详细记载了引动天地元气的法门,甚至标注了云州郡几处灵气汇聚的地点——其中一处,竟是刑捕司后院那棵百年老槐树下。
“难怪每次在后院练拳,总觉得神清气爽……”林越恍然大悟,随即又皱起眉头。这《纳元录》的理论太过惊世骇俗,与他所知的武道常识截然相反,若是贸然尝试,恐怕会走火入魔。
他翻到最后一页,只见青玄子留下一段话:“此法险之又险,元气霸道,非心志坚定者不可试。吾当年侥幸成功,然根基受损,终难再进一步。后学晚辈,慎之,慎之。”
墨迹到最后几字时微微颤抖,仿佛作者写下这些时,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林越合上册
第八十六章:藏经阁的玄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