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手将马车上的木栏飞快卸下,在外围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
蒋敬手持一张简易舆图,步履从容地穿梭在人群中。
他的手指在空地上划过,每一指落下,便有一队人马领命而去,迅速消失在暮色边缘,布置下暗哨与绊马索。
这些山中精锐,此刻展现出了与“山匪”身份截然不同的纪律性。
挖掘壕沟,搭建帐篷,布置陷阱,一切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这哪里是乌合之众,分明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叶晨看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蒋敬,项充。
这二人,一个精于军阵谋略,一个勇猛擅长练兵。
他们从军的经历,早已将安营扎寨、行军布阵的本事刻进了骨子里。
如今,这些本事,便是他叶晨在这乱世安身立命,图谋天下的最大资本。
不到半个时辰,一座标准的军寨已然矗立在江岸的平地之上。
营寨中央,最为高大的中军大帐如鹤立鸡群,四周的小帐如星辰拱月。
外围的木栏与新掘的壕沟构成了冰冷的第一道防线。
几座临时搭建的箭塔上,弓箭手沉默的身影融入夜色,警惕地注视着每一寸被风吹动的草木。
营地里燃起了数堆篝火。
跳跃的火光将人们忙碌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帐篷上,宛如一出无声的皮影戏,也勉强驱散了江岸的黑暗与寒意。
一名山匪快步来到叶晨身边,恭敬地躬身。
“寨主,中军大帐已经备好,请您移步歇息。”
叶晨点了点头,将目光从翻涌的江面上收回,转身走向那座灯火最明亮的大帐。
中军大帐内,陈设极其简单。
一张行军桌,几把椅子,一张铺着厚实毛皮的简易床铺。
两盏油灯将帐内照得通明,灯芯偶尔爆开一声轻响。
在山匪的服侍下,叶晨用过了晚膳。
干粮,肉干,一碗热汤。
他吃得很快,食物的味道在舌尖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心思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
挥手让侍立的山匪退下,他独自在椅上枯坐。
帐外,风声呼啸,卷起江水的腥气。
巡逻队伍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偶尔响起的口令,规律得像一台冰冷的机器。
这声音没能带来任何安宁,反而让他体内的某种焦躁愈发清晰。
他知道,自己此刻的平静,全是伪装。
“来人。”
他对着帐外吩咐,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去,召蒋敬先生过来议事。”
“诺!”
守门的山匪应声离去,脚步声沉稳而迅速。
大帐内重归寂静,只有灯火摇曳。
叶晨端起桌上的茶碗,茶水已经凉了。
他抿了一口,微苦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却压不住那份从心底泛起的躁动。
没过多久,帐帘被猛地掀开。
一阵裹挟着寒气的夜风灌了进来,吹得灯火剧烈摇晃,帐内光影不定。
蒋敬大步而入,他已换下了一身尘土,但脸上那股凝重之色,在摇曳的灯火下显得更加浓郁。
“寨主深夜召见,不知有何要事?”
蒋敬对着叶晨一揖到底,动作一丝不苟,仿佛面对的不是山寨之主,而是朝堂之上的大将军。
“先生不必多礼,坐。”
叶晨见他神色如此严肃,反倒想缓和一下气氛,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有些地方,想再听先生亲口说一遍,才能睡得踏实。”
待蒋敬坐下,叶晨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肘撑在桌上,十指交叉,目光如炬,牢牢锁住蒋敬。
“先生,你我都很清楚,今夜这一战,是我们下山之后的第一战,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立命之战。”
“我想知道,营寨侧后方,那片最容易被敌人突袭的密林,哨探加派了多少人?陷阱布置到了多深?”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帐外的风听了去。
“还有,叶虎他们……那两百名兄弟,现在就像一把藏在鞘里的刀。这把刀,藏得够不够隐蔽?拔刀的信号,有没有可能被敌人识破?”
第四十三章 互相算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