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3章 晶格编织(七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智慧的催化剂。

    他冷静地站在风暴中心,接收着各方反馈,不断微调着自己的模型和提议,同时也在联邦学者们针对这些高难度挑战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中,汲取着更精深的、关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工程现实的宝贵经验。

    他不仅是在获取曲速技术,更是在引导和参与一场对其的“升级”。

    这无疑将让最终到手的技术蓝图,变得更具价值。

    陈瑜提出的两项核心设想——更换稳定晶体与提升曲速等级——如同投入静湖的两块巨石,在联邦学术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以其设想为蓝图,一场围绕曲速引擎技术升级的联合攻关迅速自发地组织起来。

    各方领域的学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其中,各种基于陈瑜初始框架的细化方案、替代理论和工程构想被不断提出。

    报告厅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设计工坊,全息投影上时刻闪烁着更新的模型、数据流和激烈的辩论场景。

    一些设想,例如某种基于陈瑜提到的“晶格编织”理论衍生出的新型复合晶体初步合成路径,以及针对高曲速下时空度规扰动的特定滤波算法,因其理论自洽且与现有技术框架兼容度较高,很快被吸纳进了初步的改进方案中。

    然而,更多天马行空或不切实际的提议,则在严苛的数学推演和物理模型验证下被迅速淘汰或搁置。

    效率,在这场由陈瑜引导的头脑风暴中,成为了最高的评判标准。

    在这高效得近乎狂暴的思维碰撞下,一个基于陈瑜原始设想、凝聚了众多联邦顶尖学者智慧的“新型曲速引擎理论模型”以惊人的速度初具雏形。

    这个模型虽然在工程实现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其理论框架已经清晰地展示出了一条通往更高曲速等级、更稳定运行的可行路径。

    这一突破性进展,很快通过参与学者的汇报,传递到了联邦高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