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的启发,打破思维的桎梏。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问题浪潮,陈瑜那庞大的机械身躯始终稳如磐石,几乎是来者不拒,无论问题涉及哪个领域,似乎总能给出回应。
这并非虚张声势。
作为一名晋升至贤者阶层的机械神甫,他所经历的深度机械改造早已将海量的知识数据直接烙印在他的记忆存储阵列之中。
从基础的物理定律到复杂的亚空间工程学,从分子化学到宏观世界的材料力学,从人类生物学到异形解剖学,甚至是一些被视为禁忌的科技原理,都在他的数据库中有或详或略的记载。
更重要的是,他亲历了人类帝国大远征那段波澜壮阔又黑暗残酷的数百年岁月。
那不仅仅是军事征服,更是一次对银河系无数文明、无数奇异现象、无数失落科技的宏大考察与暴力采集。
他亲眼见过恒星被点燃作为武器,见过引力的法则被扭曲,见过生命形态在亚空间影响下的恐怖畸变,也参与过对诸多异形科技遗迹的发掘与“净化”。
这种历经漫长时光与无数极端场景积累下来的、近乎“博物学家”般的深厚底蕴,是这些生活在相对和平、有序的联邦中的学者们所无法想象的。
或许,在某个极其专精的细分领域,比如特定类型的量子场论计算或者某种罕见基因疾病的靶向治疗上,他的知识深度可能不及在座专攻此道数十年的联邦学者。
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无法与之进行有价值的探讨。
他往往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出基于能量本质、物质本源或者大规模实用化考量的观点,时常能打破学者们固有的思维定式,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他讲述的关于“虚空盾”如何利用维度屏障偏转攻击的原理,就让联邦的护盾专家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提及的某种利用灵能进行超距通讯的设想,虽被联邦学者基于现有物理法则质疑,却也激发了关于量子纠缠更深层次本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