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主审官并非苏州本地官员,而是由刑部直接派来的一位面容冷峻的郎中,旁边还坐着一位面无表情的皇城司代表。
询问开始时,还围绕着货物查验、船队管理等问题。苏文翰一一作答,竭力辩白,声称自家绝无可能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必是遭人陷害。
就在他以为审讯将按此流程进行时,那位刑部郎中突然话锋一转,从案几之下拿出一个熟悉的锦囊,“啪”地一声扔在苏文翰面前,声音冰冷如铁:
“苏文翰!你看此物,可还认得?!”
苏文翰定睛一看,正是他前几日托人送出去打点的那包银票!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浑身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大胆苏文翰!”郎中厉声喝道,声震屋瓦,“你犯下欺君、通敌之滔天大罪,证据确凿,不思悔改,竟还敢公然行贿朝廷命官,妄图混淆视听,逃脱罪责!简直是目无王法,罪加一等!”
“我……我……”苏文翰张口结舌,大脑一片空白。他这才明白,自己不仅落入了陷阱,就连这最后的挣扎,也早已在对方的算计之中,成了坐实他罪名的又一铁证!那所谓的“旧识”,恐怕早已倒戈,或者本就是对方安排好的棋子!
“人赃并获,你还有何话说?!”皇城司的代表阴恻恻地开口,“通敌叛国,贿赂官员,两罪并罚,按律当斩!”
最终,在“确凿”的物证(残次贡缎、藏匿的军械、密信)和“清晰”的人证(那位“正直”的受贿官员出面指证)面前,苏文翰的所有辩白都显得苍白无力。尽管考虑到苏家在江南的影响力,为避免引起更大的动荡,刑部并未当场判处极刑,但通敌罪与贿赂朝廷命官罪这两项足以抄家灭族的大罪,已然像两道沉重的枷锁,牢牢地铐在了他的身上。
曾经富甲一方、声名显赫的“苏半城”家主苏文翰,如今已沦为身穿囚服、鬓发凌乱、镣铐加身的阶下之囚。他被投入了苏州府戒备最森严的大牢,阴暗潮湿的牢房,与昔日苏府的锦绣繁华,形成了残酷而刺眼的对比。
消息传回苏府,如同最后的丧钟敲响。府内一片悲声,仆从人心惶惶,树倒猢狲散的凄凉景象已然显现。苏清音听到父亲入狱的噩耗,只觉得天旋地转,险些晕厥。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与恐惧,脑海中反复回响着父亲那夜如同遗嘱般的嘱托:“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想办法保护好你自己!”
她知道,苏家的天,已经塌了。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远未结束。蔡京的毒计,已然得逞了大半,接下来的,恐怕就是对着苏家这棵已然倾倒的大树,进行最后的瓜分与清算。她站在空荡而寂静的庭院中,望着阴霾的天空,娇小的身躯在寒风中微微颤抖,但那双曾经清澈如秋水的眸子里,却燃起了与年龄不符的、冰冷而坚毅的火焰。复仇与生存的种子,在这一刻,深埋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