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1章 专业评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

    “行了,老李,没必要。”评委主席摆了摆手,“老唐为了避嫌都没来,没必要这么奉承他。”

    听闻此言,外界眼里文坛的前辈们,皆是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那我接着说。”一位女评委接过话头,“最难得的是作品的真实感。一个华国少年,能把异国背景写得如此扎实,细节如此经得起推敲,这背后必然是下了苦功的。”

    “他笔下的阿国,不是资料堆砌出的,而是带着生活气息和伤痛记忆的,这让整个故事有了坚实的底座。”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这部作品最显功力的,是它的平视视角。”

    “没错,顾远没有居高临下的怜悯,也没有猎奇的渲染。他写城市的街巷,风筝大赛的热闹,以及战争带来的破碎,笔触冷静而准确。”

    “难以相信这是一部17岁孩子能完成的作品。”

    “还有对当地妇女救援组织的描写,寥寥数笔,却充满了尊重。”

    “人物形象塑造也很值得称道,比如他对哈桑的塑造,超越了简单的忠诚仆人模板。”

    “他写出了这个哈扎拉少年内心的骄傲与尊严,让‘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了一种主动选择的情感,而不是奴性的体现。”

    “文笔细腻,成功升华了人物模板。”

    “……”

    这部作品罕见地引发了现场评委的集体赞扬。

    固然存在评委因顾远年龄而有所考量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这表明顾远已拥有征服这群挑剔评委的实力。

    等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评委主席呵呵一笑。

    在场的人立刻停止发言,将目光投向评委主席,等待着他做最后的总结。

    他拍了拍桌子。

    既赞叹又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本书在可读性和文学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它的故事足够吸引人,能让普通读者一口气读完。”

    “同时,它的主题,关于救赎、战争创伤以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又具有足够的重量,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这是一部能够连接广泛读者的严肃作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