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五十名选手的作品全部提交完毕。
全维度评审期正式开始。
由文学泰斗、作家、评论家以及资深编辑构成的专业评审团正式启动工作。
他们对50部作品进行高强度封闭阅读、交叉评审与合议。
与此同时,国家文典出版社同步接收五十部作品,简单排版后直接进行联系印刷厂印刷。
无精修,无校对,无插图。
甚至没有专门的封面设计。
所有人封面统一,极简风格的白色封面,上面仅用黑色字体印着作品名、作者名,以及一个醒目的竞赛lOgO。
这一切都是在该竞赛规则要求下形成的,这么做一是为了抢时间,二是为了避免因封面制作问题引发选手不必要的争议。
后续如果作者有意可以自行联系出版社再次进行出版。
至于合同,早在各参赛选手将作品提交的时候,就已经签署完毕了。
所有人都一样,15%起步的阶梯版税,首印五万册,体现了保送工程的至高规格。
……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作品是《追风筝的人》,作者顾远。”
“啧啧,这个顾远可了不得啊。”评委主席坐在首位,在白板上调出了作品信息。
“负责这部作品的初审组给出了97.2的高分,断层领先其他作品。”
评委主席笑了几声:“要不是顾远这小子是大家看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在场发出一阵心照不宣的笑声。
没错,在场的评委几乎都审过顾远的作品,也曾亲自确定过顾远成为某项竞赛的冠军。
“当然,流程还是必须要走的,大家各自说说看法吧。”
一位中年男子率先发言:“顾远之前的短篇,像《竹林中》,展示的是惊人的技巧,但这部长篇,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作家的内核。”
“他不再炫技,而是用一种朴素的、深沉的叙事,把技巧完全融入了情感的表达里。这说明他真正理解了,文学最终是关乎人的。”
说着,他还感叹了一句:“不愧是唐老的关门弟子啊
第121章 专业评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