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童装、三箱英雄钢笔。
苏瑾瑜走进来的时候,皮鞋踩在水泥地上 “噔噔” 响,鞋底硬邦邦的,每一步都透着刻意的稳,和墙上 “英雄钢笔 12 元 / 支、鸵鸟墨水 1.5 元 / 瓶” 的红纸海报、
衣架上挂着的 25 元一件的棉布棉袄形成刺目的对比 —— 海报是林凡写的,毛笔字练了半宿,墨汁洇在纸缝里,他还用红色马克笔在 “特价” 两个字上描了三遍;
棉袄是王猛挑的款,布料摸着手感软,上周卖了 8 件,占了店里半周的童装流水,每次卖出去,王猛都要叮嘱顾客 “洗的时候别用热水,怕缩水”。
苏瑾瑜递来的名片是铜版纸的,比林凡的拇指还厚,烫金的 “燕京苏氏实业总公司” 七个字压着细纹,指尖摸上去能感觉到凸起的纹路。
林凡的指尖不自觉地颤了颤,赶紧往口袋里摸自己的名片 —— 县城打印店印的,3 块钱 100 张,正面 “笑笑宝贝屋(林凡、王猛)” 的字有点洇墨,指尖蹭过 “凡” 字的墨团,
凉得像浸了水,背面 “主营:童装(0-6 岁)、文具(中小学)” 的小字被磨得发淡,还沾着早上和王猛去进货时蹭的面粉粒,他赶紧把名片往口袋深处塞,怕苏瑾瑜看见那点面粉。
王猛在童装区停了手,悄悄往这边挪了挪,脚步放得轻,灯芯绒背带裤在腿边蹭出 “窸窣” 声,他认得这种名片 ——
上次县外贸店的经理来买文具,递的就是类似的,听说这种名片印 100 张要 20 块,够买 40 块橡皮。
“亲舅舅” 三个字从苏瑾瑜口中出来时,林凡手里的苹果刀猛地顿住,刀刃在果肉上划出道深痕。
清甜的苹果汁顺着刀刃滴下来,落在他洗得发白的 “李宁” 运动裤上 —— 裤脚短了两寸,他用同色线缝了截边,线是从笑笑旧裙子上拆的,颜色偏浅,缝得有点歪。
王猛赶紧走过来,把手里的软尺往口袋里塞,指尖攥着尺尾的金属坠子,指节泛白:
“这位同志,你找凡子有事?”
苏瑾瑜没看他,目光还落在林凡身上:
“我是苏晚晴的弟弟,来找笑笑。”
王猛愣了愣,手里的软尺差点掉在地上,他知道苏晚晴是笑笑的妈妈,却从没听过她有个北京的弟弟,心口突然发慌,像当年工厂宣布下岗时的感觉。
林凡盯着那滴果汁在灰色布料上晕开,晕出一小片深色的印子,突然想起苏晚晴当年总望着窗外发呆的样子:
她坐在店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攥着块蓝碎花手帕,指尖反复捻着帕角,眼神飘向县城外的麦田,风把她的头发吹到脸上,她都没察觉。
原来她望的不是麦田,是隔着千山万水的燕京大院。
王猛在旁边轻轻拽了拽林凡的胳膊,手指攥着他洗得发白的袖口,小声说:
“凡子,别慌,有我呢。”
他知道林凡下岗后有多难,凡子还是他表哥出钱帮忙开这店时,(中奖的事林凡永远不会说出来),林凡兜里只剩 320 块,
还是林凡的表哥借给他 1000 块,才凑够了房租和第一批货,当时林凡攥着钱,指尖都在抖。
苏家的显赫从来不是 “有钱” 两个字能装下的。
老爷子老爷子最高领导阶层常委之一退役78岁,当年亲自视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设备调试时,亲手拧过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的螺丝。
去年《人民日报》登他的访谈,照片里他穿的蓝色中山装,林凡和王猛在县外贸店见过,要 88 块一件 ——
够他们进 4 件最好的童装,当时王猛还开玩笑说 “这辈子都穿不上这么贵的衣服”。
父亲苏振邦是现役上将,去年南海舰队演习时,《新闻联播》播过他的画面。
那天林凡和王猛关了 “笑笑宝贝屋” 的卷帘门,卷闸门 “哗啦” 响着落到底,两人揣着刚收的零钱,挤在隔壁馄饨店的矮凳上看。
馄饨汤的热气裹着虾皮鲜气扑在脸上,烫得人鼻尖发潮,黑白电视屏幕泛着细碎雪花,“滋滋” 声混着锅里馄饨翻滚的 “咕嘟” 响。
王猛吸着热汤,筷子
第72章:鸿沟与微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