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9章升级地道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方式也更趋多样。

    因此,我们的‘地道’也必须升级,从材料、结构、功能到战术运用,都需要一次彻底的、适应现代化战场的革新。”

    这时,一位名叫李玉林的学员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带着参谋人员特有的审慎开口了,他将讨论拉回了严峻的现实:

    “陈主任,我完全理解您构想的体系在理论上的优越性。

    但正如本根同志联想到地道战,那往往是在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依靠人民群众,经年累月构筑而成。

    而我们现在是在前沿阵地,在敌人持续的炮火覆盖和空中威胁下,要构建如此完善的工程……

    这需要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物资是极其惊人的。

    我们前线部队,在紧张的作战间隙,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浩大的土工作业吗?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李玉林的问题非常现实,让不少刚刚兴奋起来的学员冷静下来,纷纷点头。

    这确实是横亘在理想蓝图与战场现实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

    陈朝阳正准备回答,另一个声音响起,来自李云峰。

    他嘴角带着一丝审视的笑意,问题更为尖锐:“陈主任,玉林同志问的是‘能不能造出来’。

    而我,更关心的是,‘造出来之后,怎么打破它’。”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盯着的沙盘上的1079高地模型:

    “您设想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防御体系。

    但再完美的体系也有弱点。

    如果我是美军指挥官,在发现常规炮击和步兵冲击效果有限后,我是否会考虑使用更极端的手段?

    比如,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烧灼地表,封闭你的出口?

    或者,投入工兵分队,实施爆破掘进,甚至直接向坑道内灌注毒气?

    您的‘能动堡垒’,如何应对这种旨在窒息、闷杀的攻击?”

    李云峰的问题,带着杀气,瞬间将课堂的理论探讨,拉拽到了你死我活的残酷实战层面,让整个大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