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薛涛:从长安神童到蜀中歌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春来空斗画眉长。”

    诗刚写完,满屋子的人都安静了——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小姑娘,居然能写出这么有韵味的诗。刺史拿起诗稿,读了一遍又一遍,笑着说:“好!好一个‘春来空斗画眉长’!这丫头不是普通的歌伎,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从那天起,薛涛的名字在蜀中的官场上传开了。达官贵人们办宴会,都想着请她来;文人墨客聚在一起论诗,也会特意邀她参加。有人请她喝酒,她不卑不亢;有人让她写诗,她提笔就来,从不敷衍。

    有一次,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办宴,想考考薛涛,就指着窗外的竹子说:“你以竹子为题,写首诗来。”薛涛拿起笔,没一会儿就写好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此为郑燮《竹石》,此处为符合情节虚构,薛涛实际有《酬人雨后玩竹》)

    韦皋读了,拍着桌子叫好:“你这丫头,不仅诗写得好,还有股子韧劲!不像别的歌伎,说些讨好的话。”后来,韦皋还特意上书朝廷,想给薛涛请个“校书郎”的官职——校书郎是负责整理图书、校对典籍的官,虽然只是个九品官,从来没给女子当过。朝廷虽然没批,但“女校书”这个名号,却在蜀中传开了,连远方的文人都知道,蜀中有个会写诗的“女校书”薛涛。

    渐渐地,薛涛成了蜀中社交圈的“顶流”——不管是新来的官员,还是路过的文人,都以能跟薛涛喝杯酒、聊句诗为荣。有人送她金银珠宝,她不要;有人想娶她当妾,她婉拒。她知道自己是乐籍女子,地位低下,她不想靠别人活着,想凭自己的诗才,撑着一口气,让娘能过上好日子,也对得起爹当年的教导。

    有天晚上,薛涛忙完应酬,回到自己的小住处,看着桌上爹的诗集,又想起了长安的梧桐树。她拿起笔,写下了一首《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写完,她对着窗外的月亮叹了口气——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长安,命运还会有什么转折,可她知道,不管日子多苦,她都要把诗写下去,把爹教她的“真”守住。

    她在蜀中的这段日子,虽然辛苦,却为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她认识的那些官员、文人,后来成了她的朋友;她写下的那些诗,后来成了她的“名片”。而那个从长安来的神童丫头,也在这风尘里,慢慢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蜀中才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