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道观的李冶:名士们“没大没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山气日夕佳。”

    这话是陶渊明的诗,原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可“山气”跟“疝气”谐音,那会儿人也常把脚气戏称“下疝”——李冶这是拿刘长卿的脚气开玩笑呢!

    陆羽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噗”地笑出了声,手里的扇子都掉在了地上;茶寮外路过的小道士听见笑声,也探头往里看。

    刘长卿先是一怔,随即也笑了,拍着肚子接了句:“众鸟欣有托!”

    这也是陶渊明的诗,接得妙极了——既应了李冶的诗句,又暗指自己这“毛病”总算有地方“安放”了,连自嘲带接梗,把尴尬全化了。

    茶寮里顿时爆发出大笑,刘长卿笑得直揉肚子,连说:“你这丫头,胆子也太大了!换作别人,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跟我这么开玩笑。”

    “谁让刘兄你不把我当外人呢!”李冶晃着脚丫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再说了,写诗的人,不就讲究个‘真’吗?遮遮掩掩的,反倒没了意思。”

    刘长卿点点头,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你这话在理。我见过不少闺阁女子,说话做事都端着架子,哪像你,活得这么痛快。”

    正聊得热闹,又有人来了——这次是释皎然。他穿着件灰色僧袍,手里托着个木鱼,刚进门就闻到茶香,笑着说:“我就说今日耳根子清净,原是你们在这儿聚会,怎么不提前知会我一声?”

    “刚想派人去叫你呢!”李冶赶紧起身,给皎然搬了个凳子,“你来得正好,刚才我跟陆兄论茶,还提到你了,说你不认可‘煮茶在人’的说法。”

    皎然坐下,接过陆羽递的茶,慢悠悠道:“我不是不认可,是觉得‘人’为末,‘茶’为本。就像写诗,若没有好的意境,再巧的辞藻也没用。”

    “可没有好辞藻,再好的意境也传不出来啊!”李冶立刻反驳,“你写的‘春泉共挥弄,好鸟同栖息’,若把‘挥弄’改成‘摆弄’,‘栖息’改成‘停留’,意境不就差远了?”

    皎然一怔,随即笑了:“你这丫头,倒会抓我话里的把柄。罢了罢了,我说不过你,算你赢。”

    众人又是一阵笑,茶寮里的气氛更热了。陆羽煮了新茶,李冶拿出自己刚写的诗稿,刘长卿过来一起看,时不时提两句修改意见;皎然则坐在一旁,手里转着木鱼,听他们聊诗,偶尔也插一句,说些禅意的话,倒也不违和。

    这样的聚会,在玉真观里成了常事。有时候是在茶寮,围着炉子煮茶论诗;有时候是在观里的银杏树下,摆上几碟点心,喝着酒聊山水;下雨天就更热闹了,大家挤在李冶的房间里,听她弹琴,看她写诗,陆羽煮茶,刘长卿讲外面的见闻,皎然说些寺庙里的趣事。

    有一次,湖州的一个老儒听说了,特意跑到玉真观,想看看这“敢跟名士开玩笑的女冠”到底长什么样。

第138章道观的李冶:名士们“没大没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