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江采萍:盛唐深宫里的“梅花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开元末年的长安,腊月里第一场雪刚落,大明宫的梅阁就飘起了暗香。二十岁的江采萍穿着月白襦裙,手里拿着支白玉笛,对着窗外的红梅吹《梅花落》。笛声清越,落在雪地里,连路过的宫女都忍不住停下脚——谁都知道,这是陛下最宠的“梅妃”,是这深宫里最像梅花的女子:清雅、高洁,连笑起来都带着点雪后初晴的淡。

    谁能想到,十年后,这个能让唐玄宗为她种满宫梅的女子,会在上阳东宫的冷院里,对着一斛珍珠写下“何必珍珠慰寂寥”;更没人能想到,安史之乱的烽火里,她会裹着白绫,像一片凋零的梅花瓣,轻轻坠入井底,把盛唐的繁华和自己的一生,都埋进了那片冰冷的黑暗里。

    莆田梅下女:从“采萍”到“梅妃”,才情撞开宫门

    江采萍的梅缘,打小就结下了。她老家在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是当地有名的儒医,会看病,还爱种梅、读诗。家里的小院里,栽了十几株梅树,每到冬天,梅花一开,满院都是香。江采萍刚会走路,就跟着父亲在梅树下转,父亲教她认“梅”字,她指着花瓣说:“爹,这字像花一样,软软的。”

    父亲疼她,没把她当普通闺阁女子养——别家姑娘学女红,她跟着读《诗经》;别家姑娘练管家,她跟着吹笛、跳舞。九岁那年,她就能把《诗经·周南》背得滚瓜烂熟,父亲考她“《采苹》怎么念”,她脆生生地背:“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父亲笑着摸她的头:“就叫你‘采萍’,盼你像诗里的女子,清雅又有心。”

    十四岁时,江采萍的才名就传遍了莆田。她会写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句子,连当地的老儒都夸“有林和靖的味道”;她会跳“惊鸿舞”,穿上素裙,踮着脚在梅树下转,裙摆飘起来,像梅花瓣在风里飞;她还会吹白玉笛,笛音能把枝头的雪都震落,听的人都觉得“心里亮堂堂的”。

    她的好运,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来了。那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皇帝天天闷闷不乐,连朝都懒得上。高力士看着急,就自告奋勇去闽越选美——都说南方出美人,说不定能找个让陛下开心的。

    高力士到莆田时,正赶上江家小院的梅花开得最盛。他刚进巷口,就听见笛音,顺着声音找过去,看见个穿素裙的姑娘在梅树下吹笛,雪落在她头发上,她也不擦,眼里只盯着梅花。高力士走过去,姑娘也不慌,放下笛子行了个礼,声音像笛音一样清:“见过公公。”

    高力士问她:“会写诗吗?”她点头,进屋拿了自己写的梅诗。高力士一看,

    “雪裹寒香满院栽,亭亭清绝映亭台”,

    越看越喜欢:“这姑娘,不光长得好,还有才,陛下肯定喜欢。”

    就这样,江采萍被高力士带回了长安。第一次见唐玄宗,她没像别的姑娘那样紧张得发抖,捧着一束带的梅花,轻声说:“臣妾江采萍,愿以梅花伴陛下。”唐玄宗看着她,又看了看那束梅,笑了:“朕宫里有牡丹、有芍药,就是少了这么清雅的梅。”

    很快,江采萍就成了后宫最受宠的人。唐玄宗专门给她建了“梅阁”,把宫里最好的梅树都移栽到阁外;又修了“梅亭”,每次梅花盛开,就陪她在亭里喝酒、写诗。

    江采萍也投桃报李:陛下想听笛,她就吹《梅花落》;陛下想看舞,她就跳惊鸿舞,裙摆扫过地面,像梅花掠过雪;陛下让她写诗,她提笔就来:

    “一枝梅艳露凝香,对月吟诗意未央”,把唐玄宗哄得眉开眼笑。

    宫里人都叫她“梅妃”,连杨贵妃还没入宫时,唐玄宗都跟人说:“朕有梅妃,如得寒梅映雪,这辈子

第136章 江采萍:盛唐深宫里的“梅花魂”-->>(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