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54章拜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影子。那时候我就想,这姑娘早晚能画出自己的光。”

    说话间,就到了老教授家的巷口。巷子是老城区特有的青石板路,两侧的院墙爬满了爬山虎,深秋时节,叶子一半红一半绿,像打翻了的调色盘。老教授家的木门是深褐色的,门环是铜制的,磨得发亮,门楣上挂着块木牌,写着“墨斋”两个字,是老教授自己题的,笔力苍劲。

    陈迹上前敲了敲门,铜环撞在木门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在巷子里传得很远。没过一会儿,门就开了,老教授穿着件灰色的对襟衫,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年轻人。

    “陈迹,小周,快进来!”老教授笑着侧身,把他们让进去,“我今早还跟老伴说,你们该到了,粥刚热好,要不要喝一碗?”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北方人的爽朗,一下子就驱散了周苓心里的紧张。

    院子里种着棵老桂树,金黄的桂花落了一地,空气里全是甜香。老教授领着他们往书房走,脚步稳健,只是上台阶时,陈迹下意识地扶了他一把。“不用扶,我还没老到走不动路,”老教授拍了拍陈迹的手,眼里带着笑意,“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心细。”

    书房比周苓想象的还要大,两面墙全是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摆满了画册和手稿。书架上还放着些小摆件:一个缺了口的青花墨水瓶,一支笔杆磨损的狼毫笔,还有个小小的陶制多肉盆栽,叶片胖乎乎的,和她画里的那株有几分像。靠窗的位置放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铺着米白色的毛毡,毡子上还留着几滴未干的墨渍,阳光透过窗棂,在毛毡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把画展开吧,”老教授坐在书桌旁的藤椅上,指了指桌前的空地,“不用紧张,就当是咱们仨聊聊天。”

    陈迹小心翼翼地解开羊毛毯,周苓伸手帮忙,指尖碰到画纸时,还是忍不住轻轻颤了一下。阳光刚好落在画纸上,浅杏色的底色瞬间亮了起来,多肉的叶片边缘泛着淡粉,像吸饱了阳光的露水,天窗漏下的金网在光里微微晃动,连画纸上的细绒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教授原本靠在藤椅上,见画展开,慢慢坐直了身子,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上,凑到画前。他没说话,只是眯着眼,从画的左侧看到右侧,又弯腰凑近,手指悬在画纸上方,离多肉的叶片只有几毫米,却没敢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直起身,转头看向周苓,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这画里有股劲儿,很特别。”

    周苓深吸一口气,双手轻轻攥了攥衣角,开始慢慢说:“画这幅画的时候,我总在画室待到深夜。有天凌晨,我抬头看见天窗漏下来的光,落在画架旁的多肉上——那株多肉是去年冬天买的,当时快枯萎了,我想着试试看,就放在窗边,没想到它慢慢长出了新叶。”她的声音一开始还有点轻,说着说着,就越来越投入,“我突然觉得,我们有时候就像这株多肉,身边有很多厚重的东西——比如传统的画派风格,比如别人的期待,这些就像画室里的油画布,很沉,压得人有时候不敢往前走。可就算这样,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哪怕只是天窗漏下的一点点,也能慢慢生长。”

    她指着画里的金网:“我用了掺金粉的水彩,不是想让它亮,是想让这光看起来有温度——就像不管遇到什么,只要心里有那束光,就不会觉得冷。”

    老教授听完,点了点

第 54章拜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