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正找到了伟大志向所在的光芒。
皇后在一旁轻声劝道:“皇上,五皇子既有此心,且编撰的书籍确有可取之处,不如……便让他试试?也算全了他一番心血。况且,有石山长引荐的先生在,他更多是观摩实践,并非主理,倒也……无妨。”
承景帝沉默良久,看着手中这本凝聚了小儿子心血的《桃源蒙学》,再想到桃源村这方土地带来的种种奇迹,终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也罢。”他看向李五琰,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便准你暂留桃源村学堂,实践你的蒙学之法,不过。”
他话锋一转,展现出一国之君的魄力:“你这《桃源蒙学》……我看着甚好,仅用于一村一塾,实在可惜了。你这已经编撰完成的初阶和中阶共四本书稿就交由我带走,待我回宫,就着令翰林院、国子监即日誊抄,用上等黄竹纸,朱墨套印,其目录、页码一例保留,不作更改,且赐名……”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仍跪在地上的李五琰,掠过在场每一双期待的眼睛,声音传遍堂屋:
“赐名 《大宁桃源蒙学》!首批印三千本,发往各州府县学,让天下蒙童,先认‘家’字,再识‘国’义!”
承景帝这一赐名,将《桃源蒙学》冠以“大宁”国号,意味着此书从此从一村一塾之智慧升格为国家认可的官方蒙学教材,其书籍中的理念与标准将被推行天下,象征着王朝对“由家及国”教化理念的肯定,更将“桃源”二字所代表的安居乐业愿景,确立为整个大宁朝共同努力的方向。
李五琰眼眶骤然一热,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成就感涌上心头,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声音哽咽:
“孩儿……谢父皇隆恩!孩儿定不负所望!”
承景帝看着激动不已的小儿子,脸上却没什么笑意,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从始至终还未发一言、神色最为复杂的二儿子身上,语气带着一种探究和不容置疑的压力:
“老二,你的兄弟们,可都各有‘前程’了。你呢?别告诉我,你也要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