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曰‘仁惠’,天下服膺。”
“世人或言其‘富可敌国’,此乃谬也。观其一生,所聚之财,未尝私藏一分一毫。皆用于强军、安民、兴学、救灾。其富,非一家之富,乃国之富,民之富也。以商养战,以战护商,终成‘富以强国’之伟业,此乃千古未有之格局。”
写到这里,魏徵顿了顿,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些无法解释的谜团。他沉吟片刻,在正文之后,另起一页,写下了一个特殊的附录,标题为《存疑》。
“其一,黄氏医术,师承不详,其药方多见奇珍,来源成谜。其二,朔北数次危难,皆有天降物资之异象,或曰夫人秘仓,然终不可考。其三,夫人之远见,常未卜先知,非人力可及……”
他没有给出任何结论,只是将所有的疑点,所有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匪夷所思的事实,一一罗列。他相信,时间或许会给出答案,又或者,这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谜团,为这对传奇伉俪,更添一抹神秘的光彩。这,便是他为后世埋下的伏笔。
数月后,《朔北世家·萧黄列传》正式完稿,呈于御前。
年轻的皇帝在养心殿彻夜通读,天明时,他走出殿门,望着东方的晨曦,长叹一声:“有此二臣,实乃我大周之幸!朕今日方知,何为‘定边安邦,富民强国’。”
他下令,将此列传刊印成册,颁行天下,并录入国史,传于万世。
于是,萧劲衍与黄玉卿的名字,不再仅仅是朔北的传说,不再是百姓口中的故事,而是被镌刻在了帝国的史册之上,与那些开疆拓土的君王、治世安邦的贤相并列,成为永恒。
从繁华的天启城,到辽阔的朔北草原,再到遥远的西域商路,无数人捧读着这本列传,传颂着他们的功绩。孩子们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学子们研读着他们的策略,商人们学习着他们的智慧。
“萧黄”二字,不再仅仅是一个姓氏的组合,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智慧、坚韧、仁爱与忠诚的图腾,深深地烙印在了这个时代的记忆里,永不磨灭。
史馆深处,魏徵抚摸着那卷刚刚完成誊抄的《萧黄列传》,竹简的触感温润而厚重。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一项足以告慰平生的使命。他和他的同僚们,为一段不朽的传奇,找到了它在历史长河中应有的位置。
窗外,阳光正好,仿佛在为这段被正式铭记的岁月,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而那些被魏徵小心翼翼记录在《存疑》附录中的谜团,则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静静地等待着,在遥远的未来,被另一双来自不同时空的眼睛,所发现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