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城穿越之教案里的坚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还要加个学生情景剧环节,突出援疆精神,你今晚再改改”,我回复 “好的”,然后坐在空教室里,一边改教案,一边想着发烧的女儿,心里满是愧疚。

    晚上 8 点,我终于走出学校,在路边药店买了退烧药,又给岳母转了 200 元,才往家走。路上给女儿打视频,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哭着说 “爸爸,我想你陪我,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我忍着眼泪:“明天爸爸早点回家,给你买你最爱吃的草莓蛋糕,好不好?” 挂了视频,我擦了擦眼泪,加快脚步往家走。

    晚上 10 点,我终于改完德育课教案,发给书记,又开始准备明天早读的加练内容,直到凌晨 1 点,才躺在沙发上睡着,手里还攥着教案。

    早上 8 点,我在办公室改作业,听见同事议论:“赵伟真会两边讨好,校长让加课就加课,书记让排练就排练,肯定想评职称”“他就是怕得罪人,一点原则都没有,学生都快被他逼疯了”。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红笔,指节发白 —— 我只是想保住工作,好好教书,却被说 “墙头草”“没原则”。

    这时李明拿着作文本过来:“赵老师,你昨天讲的作文技巧,我还是不会,你能再讲一遍吗?” 我笑着点头,给李明讲题,他听完后说 “谢谢赵老师,你真好,比其他老师有耐心”,我看着他的笑脸,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学生懂我的付出,再累也值得。

    下午 3 点,校长和书记因为 “要不要取消周末加课,改上德育课” 在办公室吵架,校长拍着桌子说 “升学率掉了谁负责?家长要闹事,你能担得起责任吗?” 书记也红着眼:“素质教育才是长远的!学生不能只知道学习,还要有家国情怀!” 两人都看向我:“赵伟,你说该怎么办?” 我站在中间,手心冒汗,只能说 “要不我们折中,周末加课半天,半天上德育课,既不耽误学习,也能开展素质教育,您看行吗?” 校长和书记都没说话,却也没再吵架,我知道,这个方案不是最好的,却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 我只想让两边别再矛盾,让学生能安心学习。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女儿的拼音作业本放在枕头边,旁边摆着明天要交的升学率提升方案和德育课教案。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亮了桌上的保温杯,杯身女儿画的简笔画泛着温柔的光。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教案,是学生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写的不只是知识点,是对责任的坚守,是对育人的执着 —— 哪怕太阳穴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让学生成长,让家人安心,一切都值得。

    三、教案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粉笔灰味。我摸向太阳穴,没有熬夜的刺痛,只有文具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学校的工作群消息:“赵伟老师的‘文言文 + 德育’融合课程被评为市级优秀课程!校长和书记的矛盾也得到化解,决定推行‘半天学习 + 半天素质教育’模式,赵伟老师被推荐为‘县优秀教师’,奖金 5000 元!”

    跑到学校办公室,看见赵伟穿着件新的浅蓝色衬衫,胸前别着 “县优秀教师” 的徽章,正在给学生讲《援疆故事》融合课。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了,妻子手里拿着刚炖的鸡汤:“老公,你辛苦了,快喝点鸡汤补补身体”,女儿举着满分拼音作业本:“爸爸,我拼音考了 100 分,你答应我的草莓蛋糕呢?”;校长和书记也来了,校长手里拿着升学率提升方案:“赵伟,之前是我太执着于升学率,你的融合课程很好,以后我们就按这个模式来”,书记手里拿着德育课教案:“赵老师,你这教案写得很详细,我已经推荐给其他学校了”。

    学生们也围过来,李明拿着作文本:“赵老师,你讲的作文技巧我学会了,这次作文我考了 90 分!” 王芳和张强也说:“老师,我们的文言文也及格了,谢谢你一直盯我们”。

    赵伟接过鸡汤,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让学校氛围变好,我就很满足了”。他的指尖不再沾着红墨水,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旧的浅蓝色衬衫被他叠好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旁边摆着女儿的拼音作业本;保温杯也换了新的,杯身贴着女儿新画的 “爸爸和我” 简笔画。

    “老板,买本作文本!” 赵伟看见我,笑着挥挥手。风卷着文具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学校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赵伟教案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包子、熬红的眼睛、没拆封的《教育心理学》,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学生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批改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浓茶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教育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拼音作业本,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文具店上班,赵伟昨天说 “想把‘文言文 + 德育’融合课程分享给其他老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