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除了补窟窿,就是背黑锅,过得那么憋屈。
他算是看出来了,摊上赵光义这么一个畜生当皇帝,再贤名的能臣,再能打的将领,便是卫青,霍去病,房玄龄,杜如晦来了也得憋憋屈屈,真正的才干得不到发挥。
“劳烦李小郎,将被赵普提拔的这些人的名讳,还有被罢免的那些主战之人的名讳写下来。
这狗畜生糟蹋了他们的才学和一腔热血,让他们受到了大委屈。
我来给他们补上。”
赵匡胤神色郑重对李成说道。
他像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库。
身为皇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便是挑选合适的人,将之给派遣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做合适的事儿。
若能将这些做好,那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但恰恰这也是最难做的。
因为人心隔肚皮,想要准确的了解到一个人的秉性,才能,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都不容易。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甄别,判断。
就这,还有很大可能会看走眼。
比如自己在赵光义这个活畜生身上,就彻底看走了眼。
而李小郎所说的这些,那都是经过检验,在历史上面留下名的人。
想在史书上留名,谈何容易?
自古以来,能在史书上留名的,那都不是简单人物。
哪怕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短短两句话,都不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
李小郎所说的这些,不仅能被记在史书上,而且很多都是有贤名的宰府之才,这如何不让他动心?
今后遇到这些人了,完全可以加大力度进行提拔。
通过一些事情,稍稍考一下,证明了能力后,便可放心的委以重任。
一边说,赵匡胤一边就去拿来纸笔。
结果还要研墨,很是麻烦。
这个时候,他也不耐烦浪费这时间。
左右一瞧,目光落到了赵光义的身上,便迈步走出。
拿笔在赵光义那流出来的鲜血上沾了沾,没有理会赵光义那瞪大的眼睛,他将蘸好‘墨’的笔给李成。
“那个……官家,还是你来写吧,我字儿有点丑。”
李成没有接笔。
“李小郎,还是你来写,有些字我只听读音,也不知道是哪个。
第95章 以血为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