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元启十四年腊月廿三,南京城飘起了今年第一场雪。砚微染坊的账房里却暖融融的,炭盆烧得正旺,苏微正对着张江南舆图发呆,图上用朱砂圈了十几个红点,是她计划开设分号的地方——扬州、杭州、绍兴……每个点旁都注着当地特有的染材:扬州的琼花、杭州的龙井、绍兴的乌桕。
“杭州的分号,让阿竹去盯着吧。”沈砚走进来,手里捧着件新缝的“海晏蓝”棉袍,上面用银线绣着极小的海浪纹,是他跟着苏微学的针法,针脚虽有些歪,却透着认真,“那孩子最近调的‘龙井绿’,颜色正得很,杭州人定喜欢。”
苏微抬头笑了,接过棉袍往身上比了比,长度正好:“他前几日还跟我说,想把‘烟霞色’的方子改良一下,加杭州的桂花露,说是‘让色里带点茶香味’。”她指尖点着舆图上的绍兴,“绍兴的乌桕染出的‘霜白’最适合做书册封面,陈妹妹的字好看,让她去再合适不过。”
陈小姐正坐在角落整理染谱,听见这话,脸颊微红,手里的狼毫笔在“霜白”染法旁添了句“需用绍兴冬雪水定色”:“苏姐姐放心,我定会把分号打理好,还会收集当地的老方子,补进咱们的《砚微染谱》里。”
靖安则在给漕帮写回信,毛笔在宣纸上写得飞快:“漕帮说愿意帮咱们运染材,从苏州到绍兴,水路三天就能到。我打算在船上装个小染缸,试试‘活水染’——沈墨舅父的旧谱里提过,流动的水染出的布,色更活。”
苏微看着少年们各有盘算,心里像被炭火烘着,暖得发胀。她想起刚到南京时,染坊里只有她和沈砚,账房的算盘声都显得冷清;如今却挤满了人,阿竹的染缸边总围着学徒,陈小姐的绣架旁堆着待绣的布样,靖安的案上永远摊着漕运图和染材清单,连炭盆里的火星,都跳得比往日热闹。
“靖安,”苏
第六十九章 染坊开枝-->>(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