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春无悔(十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城里人依然用城里人的眼光看世界。尽管我们已转回户口和粮食关系,理发洗澡,家境好些的还把衣帽鞋袜等更换一新,但在城里人眼里,我们仍是些只配被任由摆布的“乡下人”。

    进工厂最初一月,被安排没完没了地学毛著、读报纸,末了要大家在一份据说要送进档案的“志愿书”上,签字画押。有人气愤道:“是杨白劳卖身呀?签名不算,还非得再按个手印?”多数人倒无所谓:工厂就是有再苦再累的工种,比得上在农村夏忙秋收、给棉花地拉粪、跌倒在猪圈里也能睡着、半夜起来给母牛接生?……然而,我们终还是“嫩”了点儿。数十名知青被安排的车间,叫“熔铜车间”:石棉瓦顶的厂房,三面敞开,当间是耐火砖砌就的熔铜炉,前方出铜口下有一流槽,带个浇煲,可推着给弧形地沟上架着的一长溜铸模注铜。另有个油泵房,每天二十四小时,巨型鼓风机吹着炉墙上喷油嘴,声浪大得人面对面都只能打手势、扯大嗓门喊叫都听不清。这时才体验了马克思所说的“工人是机器的奴隶”——熔铜炉,那个黑乎乎丑陋的铁家伙,就是被我们三班倒伺候的“奴隶主”:中班装料,三五人扶推着鸡蛋粗的精钢大叉,迎着炉门口“呼呼”喷窜的火焰,一叉一叉的,将十多吨粗铜料一捆捆推入;夜班时虽可找地方合合眼,凌晨最困时却得爬起,给熔化的铜液作氧化-还原工序 ;早班时出炉,被金亮的铜液炙烤得汗水顺腚沟流,一旦有铜液溢入地沟,便仿佛美军的B-52投下重磅炸弹,能将石棉瓦房顶掀上天!

    这倒在其次。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儿有个不雅的名号,叫“劳改车间”。这是因为,新建的这个车间里,除我们知青、后招的70级学生和转业军人外,其它被调拨来的工人,只少数是冲这儿粮食定量高、又有劳保皮鞋的“赖子”和“老油条”,多数都“屁股上有屎”,如因打架伤人留厂察看的原摔跤队队员、带女徒弟学开车弄大徒弟肚子的流氓师傅、在厕所墙上掏窟窿看女工撒尿被抓的“贼眼”、服刑

青春无悔(十六)-->>(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