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将这份刚刚票拟好的奏疏,交到了其手上。

    “此疏加急,立刻送往西苑。”

    ……

    西苑,兔儿山。

    不过十余日的功夫,这里已然换了一副模样。

    原本的翠绿的草地被开垦出来,露出了黑褐色的泥土。

    上百名从宫外召集来的老农和役夫正在寒风中忙碌着,依照皇帝的旨意,将新开垦出的数十亩田地,分门别类,重新整治成上、中、下三种不同品级的田亩。

    这是个大工程,尤其是在天气愈发寒冷的当下,土地日渐坚硬,挖掘起来颇为费力。

    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的中央,有一块约莫一亩的田地,被木制的栏杆和粗绳单独圈了起来,显得格外不同。

    地头还插着一块半人高的木牌,上面是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只是那内容……有些古怪。

    ——“QQ农场”。

    高时明侍立在田边,脸上挂着温和微笑,静静地看着那个正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

    周皇后问过陛下,说是这几字读秋秋农场,开心得又亲手给陛下煮了面条。

    高时明有幸,也分到了一碗,确实是手艺长进不少。

    这古怪的名字,就和“认真殿”一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见陛下每起一个古怪名字,心情便会好上一分,高时明也就懒得去深究了。

    只要陛下开心,叫“QQ殿”又何妨呢?

    一旁的徐应元同样束手而立,他怀中揣着一份刚刚汇总好的名册,神情肃穆,静静等待着皇帝的传唤。

    至于王体乾,今日倒是不见踪影,想来是被陛下安排了别的差事。

    田地里,朱由检正拿着一把长柄的竹扫帚,小心翼翼地为他的宝贝菠菜扫雪。

    今日朝会之上,他意气风发,心中激荡着聚众成志、鞭挞天下的万丈豪情。

    可退朝后刚一脚踏入认真殿,他便猛然想起一事。

    ——不好!我的菠菜!

    于是,他随便换下了朝服,便行色匆匆地赶来了这兔儿山。

    好在,问过老农后,他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干雪疏松,只需将压在嫩苗上的积雪轻轻扫去,避免压坏了苗,其余覆盖在田垄间的雪,反而能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于作物过冬大有裨益。

    终于,当他扫完最后一株菠菜上的积雪,这才满意地直起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迈步走上田埂,随手将扫帚扔给旁边候着的一个小太监,目光则转向了静候多时的徐应元。

    “应元,”他拍了拍手上沾染的些许泥土,开口问道,“如何,勇卫营的考核结果,可都出来了?”

    徐应元快步上前,躬身递上怀中的名册,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回陛下,名单已经整理在此。按照您的吩咐,每一名队官的日常操训之分,月考文试之分,以及总分,都一一开具在册。”

    “好好好!”朱由检接过册子,“让朕瞧瞧,朕的把总,到底会花落谁家!”

    他翻开册子,只看了几个名字,眉头便顿时一扬。

    这份名单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按照他定下的规矩,队官及以上的军官考核,日常队伍训练的表现占五成,而体现个人文化素养和军事理论的“月考”分数,同样占五成。

    至于最底层的伍长,则更看重个人武勇,训练分与个人武力各占五成。

    寻常士卒不做单独考核,他们的去留,全看所在的队伍能否在考核中胜出。

    名列第一的,毫无悬念。

    ——孙应元。

    训练分九十九,月考分七十八,总分八十八点五。

    作为第一个被提拔的武将,老孙所带领的队伍操练最久,磨合最好,在日常的队列、操法、军纪评比中,几乎霸榜了第一名,因而训练分高达九十九,可谓一骑绝尘。

    至于那七十八分的月考分,倒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文化基础薄弱了些,扣分大多扣在了算术和后勤筹算之类的题目上。

    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往下看。

    第二名,武继嗣,87分。

    第三名,吴芳瑞,82.5分。

    这二人,都是原勇卫营中靠着自身能力崭露头角的人物。

    他们胜在起步早,训练时间长,队伍磨合得好,训练分都相当高,月考分也不错,稳稳占据了前三的席位。

    而从第四名开始,才是他这次从边镇召集的猛将们。

    第四名,曹变蛟,81.5分。

    第五名,周遇吉,74.5分。

    第六名,黄得功,72分。

    这几位猛将的训练分,就要比前三名低上一截了。

    他们这些辽东将官,是入京最晚的一批,队伍的磨合时间天然就比旁人少了一大截。

    再加上训练分是按周期内的日均分计算,他们初来乍到时那段混乱磨合期的较差表现,也拖累了不少分数。

    因此,他们的训练分,基本都在六十分上下徘徊。

    但这些人,毕竟都是在辽东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经验丰富,又粗通文墨,硬是凭着极高的月考分数,将总分给硬生生拉了上来,挤进了第一梯队。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继续下翻。

    终于,在名单的中后部,他看到了那几个熟悉又让他头疼的名字。

    那几个被他从历史的尘埃中刨出来的“半文盲”猛将。

    他们的文化水平,在朱由检抽到的这批武将卡池里,堪称垫底中的垫底……

    第三十七名,孔有德,矿徒出身,总分64.5分。

    第四十三名,左良玉,自幼丧父,总分58.5分。

    第四十六名,祖宽,家丁出身,总分54分。

    这三位训练分本就不高

第16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