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便是解决 “漏气” 难题。他拿着李铁山递来的铜片,试着按图纸上的尺寸裁剪 —— 这是用来做锅炉密封垫圈的。第一次裁剪的铜片太厚,套在铁罐接口处根本卡不住,蒸汽一加热就从缝隙里冒出来;第二次剪薄了,却又在高温下被蒸汽冲得变形,垫圈边缘卷成了波浪状。
老周蹲在炉边琢磨了半天,手指无意识地摸着铁砧上的牛油(平日里用来润滑铁砧,防止铁坯粘在上面),突然眼前一亮 —— 他想起打铁时给刀鞘包铜边的手法,先用小锤把铜片边缘敲出一道细微的凹槽,让接口能牢牢卡住,再裹上浸过牛油的麻布,牛油遇热会形成一层油膜,说不定能增强密封性!他立刻动手尝试,将铜片敲出凹槽,裹上麻布,重新安装在铁罐接口处。点燃煤火加热后,蒸汽果然没从接口处漏出来,铁罐上的压力表(李铁山带来的西洋仪器)指针慢慢往上跳,从 “半格” 升到了 “满格”。老周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声音带着激动:“成了!这法子管用!”
解决了漏气问题,众人紧接着组装蒸汽锻锤。三天后,第一台小型蒸汽锻锤在工坊后院组装完成。李铁山指挥匠人们往锅炉里加水、添煤,待压力表指针指到 “满格”,他拉动阀门,蒸汽推动活塞,带动锻锤缓缓升起 —— 这柄锻锤重三百斤,以往需要四个壮汉轮流挥动大锤,喊着号子才能砸动,砸一块粗铁坯成扁平状,至少要半个时辰。
“哐!”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蒸汽锻锤猛地落下,砸在一块碗口粗的铁坯上,瞬间将铁坯砸扁了半寸,火星溅起半人高。一旁的小王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小锤 “啪嗒” 掉在地上:“以往砸这么一块铁,得砸半个时辰,现在一下就成了?” 老周也凑上前,伸手摸了摸被砸扁的铁坯,还带着滚烫的温度,又看了看蒸汽锻锤的活塞 —— 它还在平稳地上下运动,没有丝毫卡顿。“这动力… 比十头老黄牛还劲大!” 他喃喃道,眼中满是震撼,之前对 “火轮船机” 的怀疑,此刻已彻底被信服取代。
李铁山也上前一步,拱手对围拢过来的匠户们说:“诸位看到了!这就是蒸汽的力量!咱们接下来还要改进齿轮,让它能带动更大的锻锤,甚至驱动水车、船桨!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定能造出改变国运的利器!” 匠户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小王更是主动请缨:“李师傅,我来帮您打磨齿轮!保证锉得比西洋齿轮还光滑!”
林宇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 他知道,“科技强军” 的这粒星火,已经在这片铁与火的土地上成功点燃,接下来,便要靠这些匠人的双手,让它燎原。
离开格物院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坊的烟囱上,将那缕黑色的煤烟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工坊内,炉火再次燃起,比以往更加炽热,橘红色的火光映照着匠户们忙碌的身影;风箱被拉得更响,“呼啦啦” 的声音如同战士的呐喊;铁锤的敲击声也带上了某种新的节奏 —— 不再是往日随意的敲打,而是按照图纸上的尺寸,精准地锻打每一块铁坯,那是属于 “格物院” 的节奏,是属于未来的节奏。
成都郊外这座曾经普通的铁器作坊,在森严的戒备中,悄然褪去了旧貌。库房里的精铁泛着冷光,图纸上的 “火轮船机” 已从抽象线条变成了可触摸的机械,匠户们的眼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一粒名为 “格物”、名为 “科技强军” 的星火,在这铁与火交织的工坊深处,被林宇亲手点燃。它此刻或许微弱,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却蕴含着足以焚尽旧时代枷锁、照亮华夏未来征途的磅礴潜能。
砺剑之志,自此始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