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宣传时会明确说明这是‘辅助补充’,绝不能替代医疗建议。
身体严重不适,肯定还是要看医生。
它的定位,是给健康人群在日常特定场景下,提供一个更科学、更有效的补水选择。”
他顿了顿,接着补充道:“其实很多家庭常备的淡盐水或者糖盐水,原理是类似的,都是为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我们只是把它做得更标准、更易饮、更方便携带。
比如家里有小孩半夜突发腹泻,临时冲调盐水不仅麻烦,浓度也很难把握,而开一瓶‘脉动’电解质水就能应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多提供一层便利和保障。”
王曼玲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边写边感叹:“原来如此。
将专业的医学补液概念转化为日常消费品,这个切入点确实很独特,也很有社会价值。
看来陈记做产品,不仅仅是商业考量,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真实的需求。”
“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来不是对立的。”陈秉文笑了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自然会有它的市场。
我们只是试图做得更到位一些。”
他顺势将话题引回更宏观的层面:“所以回到你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选择饮料行业?
因为它贴近生活,有无数这样细微却真实的需求等待被更好地满足。
把每个产品都当成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案来做,市场自然会给你回报。
陈记未来的方向,也会一直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深耕大食品饮料行业,不断推出能切实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产品。”
他顿了顿,继续道:“收购屈臣氏是为了有更稳的销售渠道。
参与一些地产投资,比如青州英坭,看中的也是它和我们未来业务布局的协同效应,比如物流仓储、生产基地的优化。
总的来说,就是立足根本,稳健扩张。”
王曼玲快速记录,接着问:“最近市场非常关注青州英坭。
从一家传统水泥厂,到提出红磡地块的综合开发计划,这个转变很大。
陈生能否谈谈具体的规划和对公司未来的影响?”
“青州英坭有很好的基础资产,尤其是土地资源。”
陈秉文将话题引向重点,“但时代在变,城市在发展。
红磡那块地继续做水泥,效益低,也不符合环保趋势。
我们的计划是产业升级,把高污染的水泥生产迁到更合适的工业区,比如屯门。
原址用来发展更符合区域规划的现代化饮料食品工业园,结合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和部分商业区。
这既是对股东资产负责,也是配合港府的城市发展策略。
当然,具体方案还需要和政府部门详细沟通。”
专访持续了约四十分钟。
陈秉文把握分寸,既透露了足够的信息吸引市场关注,又没有给出过于具体的承诺,保留了灵活性。
几天后,港府工务署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对青州英坭红磡地块综合性开发计划的批复正式下达。
第209章 飙升(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