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5章 腾笼换鸟(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在红磡鹤园建起规模宏大的水泥生产厂房。

    这片临海土地,见证了港岛工业的辉煌时代。

    如今,时代变了。

    港岛经济结构正在剧烈转型,制造业北移,地产业、金融业崛起。

    红磡鹤园这块曾象征工业力量的土地,其价值内核正悄然改变,从生产价值转向空间价值和区位价值。

    他收购青州英坭,看中的正是这种历史性价值变迁带来的巨大机遇。

    红磡这块地,位置极佳,濒临海港,交通便利,未来无论开发成高级住宅、甲级写字楼还是大型商业综合体,潜力都不可限量。

    但他不能急。

    不能像纯粹地产商那样,只想着推平厂房盖高楼。

    那样太浪费,也太惹眼。

    所以,他提出的饮料工业园概念,是极好的过渡和掩护。

    一方面,它能以产业升级名义大幅降低改规成本。

    另一方面,它确实能整合陈记产业链,提升效率。

    未来,待工业园成熟,周边配套更完善,土地价值进一步提升后,他完全可以再次进行功能转换,将部分或全部园区土地性质升级为更高价值的商业或住宅用途。

    那将是第二次价值释放,利润更为惊人。

    而这整个过程,都可在青州英坭这个上市平台内完成,不断给资本市场讲述新增长故事,持续推高市值。

    想到这里,陈秉文心里渐渐有了倾向。

    或许,不必急于将饮料业务全部注入。

    可以让青州英坭先专注于地产转型和产业园区开发这个故事。

    利用好红磡这块地,把它打造成标杆项目,让市场重新认识青州英坭的价值。

    同时,陈记饮料继续独立发展,在全球开疆拓土,用丰厚利润默默输血,支持青州英坭的地产转型和扩张。

    两者相辅相成,又不完全捆绑。

    保持足够灵活性和战略弹性。

    等时机真正成熟,或许在北美市场取得决定性突破后,再考虑饮料业务证券化,那将是另一盘更大的棋。

    “一步一步来。”

    陈秉文低声自语。

    当前最紧要的,是推动红磡地块转型方案,用最小代价,为未来撬动最大利益。

    然后在短时间内拉高青州英坭的估值。

    为了争夺青州英坭的控股权,糖心资本前后在青州英坭股票上投入了一亿多港币。

    陈秉文不准备将这么多钱长期套在青州英坭股票上。

    对于他来说,51%的持股比例和73.7%其实作用相差不大。

    只要保住绝对控股权,多出来的股份他准备在适当时机重新投放到二级市场回笼资金。

    但这种事肯定不能现在做。

    此时市场上青州英坭的股票因为他之前和李家成的大规模增持,流通股已经不多。

    如果,突然放出22.7%的股份到市场上去,青州英坭的股价将会瞬间崩盘。

    所以,要想腾笼换鸟,只能先拉高青州英坭的估值,待股价大幅度上涨后,再慢慢放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