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4章 《开国大典》交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上下班刮风下雨太辛苦,有辆车好点。就比如现在,从西郊赶过来,早晨零下十度。”刘一民说道。

    “小朱会开吗?”

    “这两天我正在教!”

    下班之后,刘一民载着朱霖再次来到人少的地方带着她练车,练到天完全黑,才回到了华侨公寓。

    到了楼下,刘一民给朱霖演示了一个标准的侧方停车,朱霖看的连连摇头,这动作实在是太难了。

    “别急,慢慢学。”

    接下来的时间,刘一民都在忙着教朱霖练车,周末的时候两个人要练全天。慢慢地,朱霖能够上路了,就是倒车入库和侧方不会。好在单位和路上车都少,往往并不需要倒车入库或者是侧方。

    即使朱霖能慢悠悠地开车到人艺,但她也不敢一个人开,刘一民还得坐在副驾驶指挥着。

    “刘老师,我发现我拐弯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这直走还行。”朱霖紧张地说道。

    “直行肯定容易,但是也要看好路,把握好方向盘,不要走歪了。”

    等朱霖到了人艺,刘一民再开车回去,晚上再过来接朱霖。马上要放假了,朱霖将人艺的工作做个结尾,准备早点回老家过年。

    中间刘一民去了广播电台大楼,《青年夜话》电台节目已经录制了好几期,严家炎正在录制《水浒传》。

    见严家炎录制节目没出现什么问题,刘一民也就没在广电多待。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开国大典》的剧本已经写完了,赶紧交给八一厂。

    到了八一厂,刘佩然看到刘一民后一脸的出乎意料:“一民,你怎么来了?”

    “怎么?刘厂不欢迎我。”

    刘佩然握住刘一民的大手说道:“怎么不欢迎你?我是想着马上要过年了,你在年前不会再来咱们八一厂了。”

    八一厂里正在发过年的东西,米面粮油、大白菜一车车的往厂里面拉,刘一民看到冯恩和拿着麻袋咧着嘴装东西,甭提多高兴了。

    今年八一厂挣了不少钱,《南侨赤子》是多方联合拍摄,挣的比较少,但是电影局认为拍的极好,给了一大笔奖励。

    有钱了,职工的福利就提上去了。

    “一民,《忠犬八公》的全球票房是四千六百万美元,其它的版权收入,达到了八百万美元。美国票房占据了全球票房的一半,都是你的功劳。

    《绣春刀》目前是两千万美元左右,估计最终也就是四千万上下。”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走进办公室,给刘一民拿出一包好茶叶让他带回家喝。

    “刘厂,这茶叶好啊,香。”刘一民觉得刘佩然口气大了,什么叫《绣春刀》也就四千万上下。

    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询问《绣春刀》第二部什么时候写好,必须给他们八一厂,不要给沪影厂。

    “上次,徐桑楚找你,我知道,肯定是要剧本。但是一民,咱们说好了,一二部都是给我们的。”

    “好,我知道,刘厂,等写好了交给你们。我说过的话,一个吐沫一个钉,什么时候都算话。这次来是《开国大典》的剧本写好了,你们八一厂先看一看。”

    刘一民从包里将剧本拿了出来,递给了刘佩然。

    “哎呀,我都!”刘佩然拍了拍脑袋,他差点忘了这件事情,最近太高兴了,都高兴过头了。

    刘佩然忙戴上眼镜坐在沙发上阅读了起来:“一民,你自己坐,后面有茶有书,你喝茶看书看报纸,等我把剧本看完。”

    “你看。”刘一民坐在刘佩然的办公椅子上,拿起今天的报纸看了起来,马上过年了,上面的内容略显无聊,大多都是一些拜年或者一些会议新闻。

    翻到《中青报》的时候,刘一民看到了《中青报》记者采访李兰勇的文章,称赞李兰勇为致富带头人,退伍后像一头老黄牛一般,拉着全大队人一起致富。

    旁边配了一副“李兰勇单手托着一包瓜子”的照片,李兰勇的笑容格外感染人。

    刘一民轻笑一声,今年这炒货不愁卖了,麦香瓜子的牌子会慢慢打向全国。只要稳步发展,光靠卖瓜子能稳住整个集体的收入。

    刘佩然看着剧本,时不时的嘴角一裂,发出嘿嘿笑声。尤其是当看到光头大喊“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德邻无能,看来我必须出山”之时,乐的他忘了刘一民正在旁边。

    当看到光头的孙子念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时,直接笑出了声,站起来冲刘一民说道:“一民,你实在是太坏了,哈哈哈。”

    “刘厂,您是一厂之长,这样大笑不合适吧!”

    “哈哈哈,哎呦喂,笑死我了。仓皇之时的笑感,用幽默的片段来表达光头的颓势,确实像你所说的将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结合了起来,把这个人给写活了。”说到这里,刘佩然脸色再次严肃了起来。

    所谓批评者,批评的就是把光头给写“活”了。

    ps:今日一更,之后补吧,要返程了,好累,接下来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