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3章 《一个人的朝圣:震撼人心的友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今晚的暴风雨比昨天的暴风雨相比,持续的时间有点短,没过多久就雨过天晴。

    看着朱霖的眼神,刘一民缩了一下脖子:“今天为夫也有点累,睡吧睡吧。”

    朱霖“嗯”了一声,翻身闭上了眼睛,隔了一会儿说道:“刘老师,你已经很棒了。”

    “那是当然。”刘一民贴了上来,搂住了朱霖的腰。

    翌日醒来,朱霖神清气爽,刘一民脑袋稍微有点昏沉,决定再躺床上睡一会儿。

    刘雨和刘林早就醒了,缠着杨秀云和刘福庆给他们捉树上的蝉玩儿。

    刘福庆做了一个捉蝉的工具,竹竿的顶端绑上了头发,轻轻地套在蝉的身上,然后再一拉,头发绑住蝉,就能成功将蝉给捉住。

    可惜运气不佳,一直抓不住。刘雨气急败坏,转身拉着刘福庆的手:“爷爷,我要骑大马!”

    “好好好,来骑大马。”刘福庆将竹竿放在一边。

    朱霖刷完牙说道:“爸,别总惯他们两个,搞这个搞那个。”

    “没惯,没惯,小时候一民也玩儿。”刘福庆不以为意地说道。

    等九点,刘一民才从醒。他吃过早饭,拿着自己写好的文件走进了文化部。

    夏言看完刘一民写的情况汇报:“这群小日本还敢光明正大的去找你?无法无天了,打着交流的旗号,这干的是间谍的勾当。”

    “小鬼子说跟文研所合作,口中讲着大义,实际上就是想找点二狗子文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但一有动作,就容易背上破坏交流的锅。”

    刘一民将这情况写出来,是为了让各部门在交流的时候有所警惕。

    “也太胆大了,美国好歹是基金会,他们直接敢以外务省的名义。”夏言生气地敲了敲桌子。

    “沈老,别生气,生气没什么意义。另外交流无法避免,收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无法避免。我们知道了,也做好防范,另外咱们也要邀请一些日本人来华,尤其是能正视历史的,通过他们的嘴在日本做宣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文学作品走出去,被动防御不如积极防御,要时不时的主动打出去。”刘一民说道。

    “我明白了,这份文件我会递上去的,至于你说的,我们部里面考虑一下,邀请不是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打出去,除了你的作品,走出去的实在是太少了。”夏言无奈地说道。

    讲到这里,夏言想起前阵子巴金给自己的来信:“老巴说你给《收获》投了一篇稿子,他觉得写的非常好。温情流露又富有中国传统的友情、婚姻的处事艺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使用了双线叙事的表现手法,他认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您看了?”

    “我哪里有看?我又不是你老师,你不会主动拿过来给我看,我只是听他这么讲,不知道具体内容。”夏言酸溜溜地说道。

    “嗐,万老师也没看。”

    “老万也没看?”夏言一瞬间心理平衡了许多。

    刘一民给夏言简单地讲了讲内容,夏言说道:“一个老人从沪市步行到燕京看望老朋友,一千多公里,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啊。这个一千多公里,就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好奇心了。”

    “我只是将老人从沪市来燕京看望朋友的这段旅途上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老人的家庭背景连在了一起。我是想表达友谊和家庭的珍贵,将自己放置于生活之外的时候,能更好的通过思考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遗憾并弥补这个遗憾。”

    “我迫不及待想看了,听你这样讲,如果拍成电影的话,也一定足够感人。”夏言忍不住站了起来。

    “离《收获》这期发刊只剩下几天了,您耐着性子等等就成。”刘一民说道。

    夏言却不想再等了:“我给晓林拍一封电报,让她给我寄来一封样刊,我好好的研究研究。”

    “您开口了,晓林师姐肯定不会拒绝。”刘一民说道。

    “这本我相信在国际上也会闯出一番名堂,一民,你准备什么时候拍成电影?”夏言语气非常肯定。

    刘一民说道:“至少等《忠犬八公》拍完吧,要是电影厂不看好,我还得说服电影厂。”

    

第513章 《一个人的朝圣:震撼人心的友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