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7章 《邓稼先》发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汉末年黄巾起义与道教的关系剖析》。

    文章里面认为黄巾起义是道教在儒家学派占据主导思想之后,对儒家文化发起的一次反击,是道教想要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尝试。

    “这写的就不错,有见地。”刘一民赞同地说道,并让易众天好好写,多补充一些论据。

    易众天听到赞扬高兴地说道:“我准备写三万字左右,仔细地分析一下。刘老师,您这样说,我就有信心了。”

    戴建业忽然发问:“刘老师,您说如果黄巾起义胜利了,汉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戴建业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是啊,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能依然遵循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梁永安说道。

    刘一民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关键还在于会不会放弃权利,是变成宗教国家,还是依然是世俗政权。”

    “要是宗教国,说不定得人人炼仙丹,喝符水。”海子忽然说道。

    刘一民跟他们侃了一会儿大山,就去上课去了。戴建业几人却来了劲,一个劲儿地在假设黄巾起义胜利后东汉社会的变化。

    《霍元甲》在海外爆火的消息被报道之后,看报纸的读者喜不自胜,原来西方人也喜欢中国的东西。

    “这群没见识的洋鼻子,这点功夫才哪儿到哪儿呢?”燕京大爷对于老外没见识的样子嗤之以鼻。

    各行各业通过《霍元甲》的全球票房看到了电影界挣外汇的潜力不比其他行业差,甚至说一时间有点不可置信。

    士别三日,这还是那个只会进口外国电影的中影公司吗?

    中海通过文化部专门向电影局、北影厂、文研所下发了一封表扬信,信里面鼓励他们继续为国家电影出口做贡献。

    正在拍摄《绣春刀》的剧组看到报纸,情不自禁地加快了拍摄进度,内心升起一股想要比试的心思。

    国家各地方电影厂则是眼红,非常地眼红。沪影厂厂长徐桑楚给刘一民发来电报,强烈要求加入文研所文化产业研究小组。

    徐桑楚明白,没有好剧本,根本卖不了这么多钱。抓问题,要抓核心,刘一民就是那个核心。

    沪影厂是最早跟刘一民合作的电影厂,可惜因为距离原因,抢剧本总是抢不过八一和北影厂。

    徐桑楚觉得加入文研所,定能拉近自己跟刘一民的关系,拿到一部优秀的剧本不在话下。

    对于徐桑楚的加入,刘一民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样的话,文研所除美影厂之外,就有三大电影厂了。

    汪阳一招人前显圣,却不料给自己引来了一个竞争对手。

    火车上,汪阳仔细地看着报纸上的文章,有人评论国内武侠电影,分析以前为什么走不出去,而《霍元甲》出来后就能走出去了。

    “分析了半天,我看完全就是个混子,在混稿费。”汪阳怒骂道。

    “汪厂,气伤肝,多大的人了。”刘一民嘿嘿一笑。

    汪阳说道:“有时候啊,就是这些牛鼻子乱喘气,把气氛都给搞乱了。一民,我们北影厂的编剧写了几本武侠剧本,你帮忙看看。”

    抵达塞罕坝还有一段路程,刘一民也没什么事情,于是就接过了汪阳的本子。

    等到了塞罕坝,刘一民从中抽取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还不错,其余的剧情不够精彩。”

    “这个啊,我也觉得这个好。讲武当张三丰的故事,武当在国内传武领域相当有地位。少林拍的好,武当拍出来应该也不会错。”

    “不过还是要改改,剧情丰满一点。”刘一民嘱咐道。

    “好,我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抵达火车站,黄祖默和林场的厂长刘文世亲自开着吉普车过来接他们。

    刘文世紧紧地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刘一民同志,欢迎来视察工作。”

    “刘厂,这个‘视察’两字真当不得。”刘一民赶紧说道。

    “当得!你要是当不得,谁还能当得?”去往塞罕坝的路上,刘文世向刘一民讲起塞罕坝林场的变化。

    刘一民不止一次抵达过塞罕坝,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塞罕坝的变化。

    “有了机械,我们植树快多了。大型地拖拉机走一遍,比得上几十个人干一天。”刘文世指着正在工作的林场职工说道。

    林场今年还招到了两个洋人志愿者,让他们和林场的工人同吃同劳动,不到一个月,跑了一个,就剩下一个在苦苦支撑。

    “洋人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吃不了苦。林业部招到了五六十人,走的就剩十几个了。林业部不允许有特殊待遇,去留自愿。咱们就这条件,爱待不待,不管怎么着,植树是咱们中国人的事儿。”

    刘一民说道:“这才对,不是让他们享福的。”

    没有直接回林场,而是先到林子边缘看了一下。

    刘一民提议道:“可以给部里写个申请,划一片地方,挂个‘国际援助林’或者‘国际环保林’之类的牌子。”

    “挂这个干啥?”刘文世好奇地问道。

    

第507章 《邓稼先》发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