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7章 成立《青年夜话》栏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清单递给刘一民:“刘老师,东西都发过了。研究所的学员多发了一个月的补贴当做过年补贴。”

    “好,收拾收拾东西,你们也准备放假吧!”桌子旁边的电话响起,刘一民冲闫真摆了摆手。

    电话对面传来了杨伟光高兴地声音:“一民同志,短短两天时间,你的访谈收听观众将近一亿人次,意味着国内有十分之一的人听了你的访谈,昨天电视访谈收视率达到30%。”

    杨伟光报出一系列数字之后,在电话里感慨只有刘一民能在年轻群体里有如此的影响力了。

    一亿次的数量得考虑到许多人还没有广播的接收设备,要是全国十亿人都有,那收听的人肯定会更高。

    刘一民这一席访谈在香江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谢忠侯,当听到刘一民谈论老兵回乡探亲的时候,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起来。

    刘一民听杨伟光说完接话道:“台长同志,咱们合作一下怎么样?”

    “哦?如何合作?”杨伟光一下子来了兴趣,不过还是让刘一民称呼他为“老杨”,叫台长感觉到别扭。

    “咱们合作出一个节目,我们出内容,利润我们六你们四怎么样?节目的名字就叫做《青年夜话》,讲文学、讲天下时事、经济发展,解青年困惑。”

    杨伟光沉默了许久,他知道这种模式,在国外叫做内容外包,制作方提供内容,电台播放,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收益。

    但是这种外包方式,在国内还没有。央视是宣传口管理的,对内容的管理非常严格,上级部门不一定会批准。

    不过杨伟光没有先一口回绝,而是说刘一民这分成比例并不合理。

    “一民同志,你们文研所出人、出内容规划,我们出设备,出主持人,利润嘛,你们三七才合适。”

    刘一民厚着脸皮说道:“我们七嘛?”

    “一民同志,你说笑了,我们七。”

    “我们邀请专家,是有成本的,最少也得五五。”刘一民笑道。

    杨伟光无奈地说道:“五五也行,咱俩说也不管用,上级不一定批啊。”

    杨伟光和刘一民决定试一试,杨伟光去找宣传口的领导,刘一民去找夏言,两人分头行动。

    刘一民走进文化部,等见夏言的人很多,看到刘一民,夏言的秘书直接让他进去了。

    看着刘一民的背影,不少人心里面都不忿为什么刘一民不用排队。

    秘书随口解释道:“早就预约好了。”

    夏言坐在办公桌后,沈云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刘一民,沈云率先问道:“一民哥哥,蓝兔什么时候出来?”

    刘一民淡笑道:“你初中都快毕业了,还看《童话大王》啊!”

    “我们班不少人在看,只看《虹猫蓝兔七侠传》。”

    “快了,第五章就出现了。”

    夏言靠在椅背上说道:“放寒假后,天天缠着我,想去华侨公寓看你存稿呢。”

    听到爷爷揭丑,沈云赶紧用书挡住了自己的脸。

    “你前天那个访谈做的不错,能够使许多的年轻人想明白一些事情。有不少首长专门听了,让我表扬表扬你。”

    夏言从桌子里面拿出了一罐“龙井茶”递给了刘一民:“这是中海的首长送给你的龙井茶,说你讲了不少话,嗓子一定不舒服,多喝茶润润嗓子。”

    “替我谢谢领导。沈老,今天来我是有件事情想跟您聊聊,从前天的访谈里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跟全国青年接触的渠道,帮助他们认识国内外大事、国家经济政策、分享历史、文学和音乐,丰富青年人的精神生活。”

    夏言听到刘一民这样说,立马来了兴趣,询问他有什么想做的。

    “我想和央视合办一个广播栏目,叫做《青年夜话》,在黄金时段跟年轻人聊一下刚才我说的内容。”

    刘一民总是通过报纸和杂志跟年轻人交流,他觉得自己得有个渠道,能经常性的谈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年轻人的思想。

    “这挺有趣,你跟央视说好了?”

    “我跟杨伟光同志谈的比较愉快,可是您也知道,这种节目制作模式,在国内还没有过。文研所制作内容,央视广播频道播放。”

    “所以你来找我了?”夏言这才明白过来刘一民想干什么。

    “杨伟光也去找他们领导了。”

    夏言说道:“根据你访谈的影响,我相信顺势提出这个栏目,并不是难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夏言准备自己跟宣传部门通下气,不行的话越过宣传部门跟上级领导聊,他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能成。

    刘一民坐在办公室里,夏言当着他的面跟宣传部门那边通了个气,宣传部门非但没有阻挡,而是十分配合。

    “沈老,我们也对刘一民同志讲的这个栏目十分感兴趣,访谈的影响力我们看到了,文研所配合我们做宣传,我们当然乐意,咱们一起去找下领导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