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6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他说为了国家和民族。如果我们这部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不为了祖国和民族,那还有什么希望?当然,中国奔腾的历史证明,永远有无数的年轻人愿意为国家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

    央视的人对刘一民的反应十分满意,台下的杨伟光频频点头。

    赵忠湘夸赞道:“不愧是青年人称呼您为青年精神导师,我相信这同样是无数青年的心声。很多人觉得外国很发达,很有人文精神,更民主和自由,人们也更平等,你觉得呢?”

    “那就回到一个问题,黑人是不是人?如果黑人不是人的话,可能确实比较平等,这只是比较。另外,大资本家和普通人是不是平等呢?如果是的话,也就不存在剥削了。所以,平等在哪里呢?”

    “出国的人好像都在告诉我们,国外真的很好。”

    “我出国我也会说我过的很幸福,我要说不幸福,我有面子吗?这不是幸不幸福的问题,这是面子问题。我在国内不幸福,到国外还不幸福,那我不白出国了吗?”

    台下笑声一片,访谈的氛围顿时轻松了起来,赵忠湘采访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赵忠湘继续说道:“最近几年一些知青找不到工作,也有一些青工下岗待业,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青年人要解放思想,这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变动,说明机会也多。卖茶叶蛋都比造导弹挣钱,这说明普通人也有机会。

    如果现在是三四十年后,当我们回顾改革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最好的时代,一个机会和梦想并存的时代,是造梦时代。你的想法会变成财富,会变成你想要的一切。

    但当各行各业无比紧密,你会发现机会并不对普通人开放,一个人的试错成本被无限抬高,抬高到普通人无法试错的地步。”

    刘一民拿国外跟国内进行了分析,除非出现生产力的变革,会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如今国内不只是生产力在变革,各方面都在变。

    八九十年代,大部分国营单位、体制内的工资比外面低的多。有点小生意头脑的摆个地摊就能富起来,头脑再好点的,买了房子,有几家铺子

    不过退休后,退休工资倒是反过来了。

    接下来的演讲,基本上赵忠湘成了配角,刘一民的引申分析的话题远远超出了他的采访范围,有些不懂的怕出错,也不敢轻易接。

    社会结构、种族性到社会发展,台下的学生越听越精神。

    等访问完毕,学生提问,基本上是前排提问的多,后排想提问声音也传不到台上来。

    “刘教授,您刚才说卖茶叶蛋的不如造导弹的。如果我们未来找不到工作了,去摆地摊,燕大不会觉得我们丢人吧?”

    “同学,你叫?”

    “我是85级中文系的陆步轩。”

    刘一民点头说道:“不会,凭自己双手吃饭的人,永远不丢人。”

    “话是这样说,毕竟地位和待遇会有很大的不同,我相信会有人说我们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第一,你只要不给国家添负担,就相当于没浪费。第二,如果将国家的投入算做成投资的话,投资是允许部分失败的。

    第三,如果你能将你的地摊发扬光大,给社会提供就业,那你对社会就是有贡献的。”

    陆步轩坐下后,另外又有学生站起来询问刘一民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外国。

    “我举的例子你能证明他是假的,说明我是戴着有色眼镜,如果不能反驳,说明是真实的。另外,同学,西方有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呢?”

    刘一民讲了讲西方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让大家意识到现实的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差距。

    “同学们,生活就是问题迭着问题,我们唯有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你觉得你的国家不好,那就建设它;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讲过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的心跳就是中国的心跳。对于国家而言,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青年同志们,让我们挺起胸膛,向未来出发!”

    在掌声中,访谈正式结束,无数的学生想冲上台跟刘一民握手。保卫处的人早有准备,挡住学生,让刘一民顺利离开了大饭堂。

    深夜十一点的燕大,无比热闹。在宿舍听广播的学生,打开窗户冲着外面呼喊。

    燕大的喇叭响起,燕大团委书记在广播里向全校的学生喊话:“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

    学生们走出大饭堂,依然不断地鼓掌,仿佛是要响应团委的号召鼓掌一千次。

    清华、北师大、人大的学生携手走出燕大的校园,在黑窟窿东且刮着寒风的冬天,一个个手舞足蹈,重复着刘一民刚才的讲话,雪从缝隙灌进鞋子里面也丝毫不觉寒冷。

    “刘教授就是刘教授,他对中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太透彻了。”

    “是啊,深入浅出,还用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成语,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咱们要清醒一点了!”

    刘一民回到华侨公寓,一家人正在等着他,朱霖用鸡毛掸子将刘一民身上的雪给掸掉:“刘老师,可威风喽,让我们为刘一民教授鼓掌一千遍。”

    刘雨和刘林在喜梅的带领下鼓起了掌,刘一民揉了揉通红的耳朵:“你们就不要跟着起哄了,我去暖气旁暖和一下。”

    第二天,各地的媒体都在报道,鼓励青年人去听一听刘一民的讲话,不少年轻人听着刘一民的讲话就来劲。

    “陆遥,你怎么来了?”刘一民看着门口的站着的陆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