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6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但里面的意思可一点都不谦虚。

    刘一民跟孙滨聊了聊,主要讲了一下剧本的思路,他快速地将内容记下,回去还要跟马识途聊,这样才能更好地改编本子。

    谈及地域特色时,孙滨感慨川省话剧创作难。

    “孙滨同志,川剧就是你们的特色嘛,川省有许多值得写的。就比如《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的川军、三峡上面的艄公和纤夫、天府之国的都江堰.”刘一民一一的跟孙滨罗列了出来。

    川省话剧团在某种程度上,眼光并没有放在川省,而是放在了国际上,以前经常演出《克林姆林宫的枪声》、《曙光照耀莫斯科》等苏联话剧。

    孙滨听到后赞同地说道:“是啊,川省是个天府之国,这样说来可写的也很多。但往往川省地域的话剧会困在川省,走出去很难,并不像燕京人艺,很多作品都是各地都排。”

    “川省人艺,自然是先满足川省观众,再满足全国,继而是世界。”

    谈话间,不知不觉中,钟声响起,两人转身观看起来了话剧。

    舞台上雪花纷飞,濮存惜扮演的傻少爷正在跟奴隶们一起捉麻雀、烤麻雀,跟着他的都是一些小奴隶。

    在追逐的间隙,傻少爷向观众介绍起来了自己的身世,等介绍完毕,一道声音响起,傻少爷的母亲土司太太,怒斥下人们带坏少爷。

    李光富在这场话剧里面,扮演了土司家的老管家,老管家的表情正适合他这种脸,苦大仇深且时刻感觉在思索,迎合主子时谄媚的笑容也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这部话剧整整两百分钟,这种长度在人艺的历史上并不多见。演员要想表演下来,不单要有基本功,体力还得跟得上。

    “两百分钟,演出了藏地的千年奴隶制和百年变换史!”孙滨羡慕地说道。

    他羡慕燕京人艺有这么好的导演和演员,他甚至在想,自己要是燕京人艺的院长,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观众席上,时不时因为傻少爷的举动爆发出掌声和笑声,等到结束,很多观众更是毫不吝啬地站起来叫好。

    谢幕的时候主演没有出来,等刘一民走进后台,发现濮存惜已经累的瘫倒了。

    数九寒冬,累的满头大汗,刘一民让人给他弄点盐水喝。

    “演的不错。”刘一民夸奖道。

    濮存惜虚弱地说道:“感谢导演和您给机会,三个小时的主演,我就是玩命也得演下来。”

    刘一民跟演员一一握手,李光富同样如濮存惜表达了感谢。

    虽然管家还是配角,但戏份不比濮存惜少,只是动作幅度不如濮存惜大。

    “好好演,我很看好你。”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光富说道:“您瞧好吧,绝不给您丢脸!”

    刘一民跟大家告别后离开了人艺,尽管没有“雪白”的场面,但内容依然让观众赞不绝口,路边都是讨论的声音。

    各大报纸称赞《尘埃落定》话剧是一部能够使人得到教育,了解藏地变革史,使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话剧。

    一月二十五号,燕京城凌晨开始下起了小雪,到早上已经成了中雪,地面上铺了约五厘米的雪层。

    燕大大饭厅周围的雪被踩的脏兮兮的,有的地方干脆被踩化了。

    傍晚晚饭过后,大饭堂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紧急的清理了起来,等到七点访谈即将开始的时候,周围的雪和大饭堂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央视将自己的设备通上电后,大饭堂的灯光比平常亮了十几倍,一个专门设计的舞台的出现在了学生的眼中。

    舞台后面立着一个背景板,上面写着“青年之惑,应由青年来解——专访中国青年导师刘一民教授。”

    这次访谈采用电视录播和广播直播的形式,没有到现场观看的学生,全都蹲在收音机面前支着耳朵。

    八点半访谈正式开始,刘一民在八点十分走进了舞台的后台,导演跟刘一民讲着一会儿出去要招手,要向镜头招手。

    时间到后,赵忠湘率先上台,向现场的学生和观众做了欢迎词。

    “接下来有请刘一民教授。”

    刘一民从后台缓步走出,冲着激动地学生和镜头摆了摆手,接着坐在了赵忠湘的旁边。

    “刘教授好。”

    “主持人好。”刘一民看着赵忠湘笑着说道。

    赵忠湘觉得刘一民的笑容有点奇怪,这一诧异差点打扰到了他采访的节奏。

    赵忠湘先从最近大家都挤破脑袋要看的《血战台儿庄》入手,询问刘一民的写作思路以及对历史的态度。

    刘一民趁机讲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正确对待历史和国家统一的问题,最后点题到了老兵归国探亲的问题上。

    “刘教授认为双方可以逐步的扩大交流,是这个意思吗?”赵忠湘问道。

    “对,通过一步步交流,扩大互信,我们谁都不能做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刘一民讲了一些老兵的境况和对家乡的想念,台下的学生听到后泪流满面。

    赵忠湘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换话题,心里祈祷别让学生哭完喊起口号闹了会场。

    采访进行了约三十分钟后,赵忠湘终于切入了正题,开始询问刘一民关于一些中国青年迷茫的问题和对出国的向往。

    “迷茫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尤其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更会迷茫。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投石问路,由此折射到个人身上,自然也会迷茫。

    出国问题确实存在,在燕大也有很多学生。但我很想问问现在的大学生,你们是一个民族通过高考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一批人,你们出国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报效国家。

    我跟钱学森钱老聊过,聊过他为什么会回来

第476章 让我们向刘一民同志鼓掌一千次!(求月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